重拳出击:这个曾经暴利的行业,苦日子要来了


“做种植牙,交了全款只做了一期,口腔医院却关门了。”“牙套戴了一年多,店倒闭了,微信联系了也不回复。”

这几年,口腔医院关门跑路的消息屡见不鲜,其中很多都是知名连锁品牌、地方大型口腔机构。

网上甚至出现了怎么识别口腔医院卷钱跑路的攻略,真是莫名的心酸。

2024年,成了不少机构的 “生存考验年”,全国口腔门店的关停达到了恐怖的30%。相当于每三家口腔机构,就有一家关闭。

看来,这个行业的“苦日子”真的来了。

这个行业被很多人称为“万亿黄金赛道”。毕竟在第四次全国口腔调查中,中国人超过90%都有口腔问题。

这就意味着,每10个人有9个人在被蛀牙、牙髓炎、智齿等问题困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2016至2021年期间,民营机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2%

图片

民营牙科诊所也就与白酒、眼镜并称“三大暴利行业”。

有了资本的加持,这个行业一下子进入爆发期,2019年全国有76300家,到了2022年飙升到了122248家,4年时间增长超60%。

那时候,“5步一诊所、10步一机构”用来形容口腔门店毫不夸张。

图片

行业规模一度达到2052亿,真的是谁看了都会眼馋这块“大蛋糕”。

其中,种植和正畸,成为行业里利润最丰厚两大业务。

根据种植牙齿材料的不同,价格范围在3000元-25000元/颗。国产的相对便宜些,但如果选择国外的知名品牌,通常在12000元到20000元以上了。

按照普通人平均月薪5000来算的话,一旦需要种植牙,最起码花掉1-2个月的工资。

图片

北京日报就曾报道过,一家民营口腔机构,惊现天价种植牙的事情。

一位大爷想种植全口牙,机构开价高达30万以上,网友开玩笑:“以后找对象一定要找牙科医生,能省不少钱”。

图片

越来越在意门面的年轻人,正畸成了他们的选择,就连妇幼机构、整形医院都推出了这个项目。

2023年,中国隐形正畸案例数超过50万例,增速接近15%,市场逐年增长,预计到了2030年市场规模会达到706亿元人民币。

高峰时期,光这一个项目为整个行业贡献了近30%的利润。

也就开始流传一句话:开口腔诊所,一年回本,两年小康,三年暴富。

利润多了,资本都闻着味进场了。

2014年,联想控股豪掷10亿元投资拜博口腔;到了2021年行业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

连锁口腔变得普及起来,7年时间连锁率从不足5%提升到18%。

图片

口腔行业也就迎来了 “野蛮生长” 阶段。不仅鱼龙混杂,更是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2024年新增机构中,小城市占比超70%,但紧接着面临消费能力不足,单店营收下降18%。

为了抢客源,机构又纷纷推出了各自低价项目,“99元洗牙”“1999元种牙”等广告充斥市场,利润近一步压缩,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结果,让资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市场,2024年口腔行业投融资总额仅35亿元,同比减少18%。

武汉、天津等地连锁品牌扛不住债务压力集中爆雷,其中福斯曼隐形正畸关闭所有门店。

图片

2023年7月,武汉江汉区的九州牙管家口腔医院突然停业,导致近500名患者损失近千万,其中一位患者花费了11万元仍未完成治疗。

2023年8月,上海鼎植口腔毫无征兆地集体闭店,不仅患者需要维权,员工也遇到了欠薪问题。

2024年,优贝口腔在国内多地出现了关门跑路的情况,有患者交了两万多给孩子做牙齿矫正,刚戴上牙箍没多久,医院就闭店了。

图片

种种类似故事,在小红书等各大平台大量曝光。

曾经看似 “钱景无限” 的蓝海市场,现在看来充斥着乱象和困局。

口腔行业表面上看是因为门店太多导致市场被瓜分,但更主要的是这几年市场遭受的两记重拳。

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高价让普通人苦不堪言,其实国家队早就发现。

2023年,国家正式对口腔行业出击,由医保局统一出手,通过集采的方式限制价格。

图片

有患者称,过去8000元起的种植牙,如今只要4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平均价格降幅高达55%。

这样的情况,有人欢喜,有人忧。

种植牙的整体利润直接锐减60%,核心赚钱项目的盈利大跌,直接冲击到民间口腔医院,加上进口设备、外聘的高薪医生、房租等支出,很难撑起整个体系运转。

而另一个重拳,却是行业自找的,盲目扩张的后果就是出现了很多行业乱象。

图片

北京的刘老先生掉落几颗牙齿,一家医院给出的方案居然是直接把所有牙都拔掉,然后再种植。

这样的治疗方案,很难不怀疑医院是否受到利益驱动。

2023年,太原鼎植口腔也出了隐形消费事件,报价8500元的项目,患者治疗完成后被告知最终费用是2万元。

2024年,记者陪同王女士去看牙,去了七八家不同的诊所,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报价从300到5000的治疗方案,这真的是把患者当韭菜割了。

图片

这一系列的乱象,直接导致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另外,不少口腔医院开始在业绩的压力下大搞营销,在点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疯狂投流,获客成本直线上升。

图片

对行业来说: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各大口腔机构的利润卷没了,但是治疗水平却没有增长。

而对消费者来说现在的局面也很尴尬;大医院排队时间长,小诊所不敢看。

图片

现在,整个行业已经从蓝海变为红海,想要存活下来就需明白:透明、实惠的牙科才是普通人的刚需,也应该融入他们的经营模式。

从过去的“暴利梦境”中醒来,改革模式,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