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史上最壕天团”拿下一个游戏公司


美国版腾讯被卖掉了

作者 | 王涛 编辑 | 吾人

游戏爱好者,一定听说过EA的名号。成立于1982年,是全球著名的老牌电子游戏开发与发行公司。而就在前不久,这家游戏巨头传出了要被收购的消息。

此前,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披露,电子艺界(EA)可能正在推进一笔价值约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00亿元)的私有化交易,相关谈判已进入后期,预计最快将于下周对外公布。

到9月29日正式尘埃落定,EA宣布同意被收购,收购价格为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15.7亿元)。

此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现金私有化投资。EA表示,此次交易将助力EA加速创新和增长,打造娱乐业的未来。

这一巨额交易的背后推手,是一个由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所组成的财团。核心参与方包括长期聚焦科技领域投资的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银湖资本(Silver Lake),近年来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十分活跃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所创立的投资机构Affinity Partners。

根据协议条款,该财团将收购EA 100% 的股份,PIF将转持其现有的9.9%的股份。EA股东将获得每股210美元的现金,较公司未受影响的股价(168.32美元)溢价25%。

该交易已获得EA董事会批准,预计将于2027财年第一季度完成,届时EA股票将从公开市场退市。

报道发布后,EA股价在当日收盘前大幅拉升近15%,收报每股193.35美元,创历史新高,公司市值也从约430亿美元攀升至约480亿美元。

作为多家知名体育游戏的开发商,EA的未来发展动向备受游戏行业关注。私有化后的结果如何,或许不久之后就将揭晓。

一笔4000亿的收购

高达4000亿人民币的庞大金额,其背后是财团对EA在游戏产业特殊价值的精准评估与长远布局。

尽管EA近年面临疫情红利消退后行业增长放缓的压力,其最近一季财报几乎没有任何年增长,但这家游戏巨头拥有的超过7亿用户账号以及《模拟市民》《Madden NFL》《EA Sports FC》《战地风云》等全球畅销IP,构成了其难以复制的核心资产。

其中年度运动游戏系列更被业界誉为“游戏产业的印钞机”,为EA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最近一财年收入高达74亿美元,毛利率达到79.14%,这种财务表现使其成为杠杆收购的理想标的。

收购财团的组成深刻揭示了本次交易的战略意图。

私募股权巨头银湖在过去一段时间长期专注于科技与娱乐领域投资,近期刚完成UFC母公司Endeavor的私有化,其对EA的介入是对游戏产业长期价值的认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近年来大举投资游戏产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其通过旗下Savvy Games Group曾以35亿美元收购《Pokémon Go》开发商,更在2022年宣布计划投入130亿美元进行重大游戏收购。这种战略性布局与沙特“Vision 2030”经济多元化战略紧密相连,旨在减少对石油依赖,转向知识型经济;而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婿Jared Kushner成立的Affinity Partners,其资金背景同样来源于中东大型投资人,这构成了一个资本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复杂投资版图。

财团选择此时出手,敏锐地捕捉到了EA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游戏产业正经历从传统买断制向持续运营的实时服务型模式的结构性转变,EA在这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实时服务型游戏现已占公司净营收近75%。

然而,作为上市公司,EA不得不面对华尔街对季度业绩的苛刻审视,这种短期压力往往与需要长期投入的战略转型相冲突。私有化后将使EA摆脱公开市场的盈利预期束缚,获得更充裕的空间进行战略性调整,尤其是在面对《Roblox》《要塞英雄》等免费游玩模式的挑战时,能够更灵活地调整商业模式。

杠杆收购的结构设计也反映了财团对EA现金流的信心。据披露,摩根大通已规划提供超过200亿美元的融资方案,并开始组建债务订单。这种依赖大规模举债来完成交易的方式,其背后是财团对EA稳定现金流能够覆盖债务偿还的精确计算。

有知情人士直言“这是进场的最佳时机。市场在历史高点,对投资标的需求极大。”若交易完成,将超越2007年德州能源公司TXU约450亿美元的私有化案,刷新华尔街杠杆收购纪录。

财团同样看重EA通过私有化可能释放的技术转型潜力。在生成式AI技术崛起的背景下,游戏开发成本动辄数亿美元的局面有望改变。

私有化后的EA,能够更自由地投资于AI技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内容生成效率,这可能为公司转型带来新契机。同时,EA近期将重心转向长期运营的实时服务型游戏,这种模式与财团的长线投资理念高度契合,他们都愿意放弃短期流动性以换取对战略方向的绝对控制。

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迅速而积极,EA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劲扬15%,收报192.83美元,2025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三成以上。这种市场表现既反映了投资者对收购溢价的预期,也折射出对整个游戏行业整合趋势的认可。

在微软以75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约两年后,游戏产业的头部效应正日益加剧,资本对优质内容IP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游戏业已不只是做游戏,而是资本博弈的战场。

若EA最终下市,全球两大独立第三方发行商(EA与Take-Two)将正式进入财团掌控,这势必对游戏产业版图造成深远影响,标志着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EA的日子过的不太好

尽管坐拥《Madden NFL》《Apex Legends》和《The Sims》等全球畅销IP, EA近年来的经营旅程却并非坦途,反而可以用“过的不太好”来去形容。在光鲜的财报数据背后,这家游戏巨头正经历着核心产品增长乏力与内部结构性调整的双重挑战。

表面看来,EA的财务数据依然稳健,其毛利率高达79.14%。但细看其近期表现则会发现隐忧。

2025财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3%,净预订量更是下滑了6%。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公司的支柱产品《EA Sports FC 25》(即原来的FIFA系列)表现不及预期。这款足球游戏在发布初期势头尚可,但未能持续整个季度,整体销售出现了“中位数百分比同比下降”。部分玩家选择停留在前一代作品,加上游戏本身存在的“游戏平衡”问题,导致了玩家参与度低于公司预期。

被视为公司未来的《Apex Legends》也面临增长瓶颈,其净预订量同样出现同比下降。在单机游戏领域,被寄予厚望的《龙腾世纪:影障守护者》虽被公司首席执行官Andrew Wilson称为“高质量的发布”,却最终因“未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里与足够广泛的受众引起共鸣”而未能取得理想的财务成绩。这种产品层面的集体乏力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增长指标上,截至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EA的三年营收增长率仅为5%,而最近一期的运营收入增长和每股收益(EPS)增长更是呈现负值,分别下降了3.99%和26.19%。

面对这些挑战,EA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内部调整措施。2025年初,公司宣布裁员300至4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2%。

此次裁员波及了多个部门,其中《Apex Legends》的开发商重生工作室受到影响尤为显著,约有100名员工被裁。更为重要的是,重生工作室的两个早期孵化项目被取消。尽管官方声明称此举是为了拥抱“大胆想法”和“创造性风险”,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反映了EA在创新探索上的收缩。

与此同时,公司正将资源集中于少数核心IP。在《龙腾世纪》新作表现不佳后,EA缩减了Bioware工作室的规模,并将更多开发力量调往支持《战地风云》新作的开发。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除了当家支柱的体育游戏系列外,EA几乎将身家性命全部押注在了预计于2026年发布的《战地风云》新作上,显然希望避免重蹈《战地风云2042》首发时的灾难性表现。

EA面临的困境部分源于整个游戏行业的大环境变化。疫情带来的增长红利逐渐消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一次性买断的商业模式正受到《Roblox》与《Fortnite》这类免费游玩、持续运营的实时服务型游戏的强烈冲击。尽管EA自身也在积极转型,其实时服务收入已占净营收的近75%,但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下重启增长引擎,仍是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司的股价也经历了剧烈波动。2025年初,由于业绩预告低于预期,EA股价一度重挫19%,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尽管随后在市场整体情绪和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落地的推动下,股价有所回升,但技术指标仍显示短期疲软,出现了MACD死叉等看跌信号。与同为美国游戏大厂的Take-Two同期26%的股价涨幅相比,EA的表现显然未能令投资者满意。

有分析指出,EA等老牌游戏厂商在向服务型产品转型时受阻,部分原因在于“仗着自己的资历和IP储备,一心希望走捷径”,缺乏对市场新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决心。

当中国等地的游戏公司不仅能快速模仿成熟玩法,还能加入自身创新并以更高频率更新内容时,EA的跟风策略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创新能力的不足,加上对旗下独特IP(如《泰坦陨落》)的忽视,使得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在重重挑战之下,EA管理层正努力寻找突破口。公司确认了《战地》系列新作将于2026年发布,并计划对《Apex英雄》进行重大更新。

就在此时,市场传出EA可能被私有化的消息,股价随之大涨15%。这一市场反应既体现了投资者对收购溢价的期待,也折射出他们对EA在现有上市公司结构下实现转型的信心不足。若私有化交易达成,EA将获得更灵活的战略调整空间,或许这正是这家老牌游戏巨头在经历“不太好过的日子”后,迎来转机的关键一步。

“AI技术+文化出海”

当西方巨头通过资本整合寻求突破时,东方市场特别是中国游戏产业,正凭借政策、技术与全球化战略的三重驱动,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逐步从全球市场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EA收购案标志着游戏行业已进入“超级资本”时代。行业分析指出,若EA私有化成功,游戏产业的评价标准将不再局限于游戏作品质量,而是会更强调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对杠杆的容忍度以及资本运营的能力。

与西方巨头依赖资本并购扩张的路径不同,中国游戏产业凭借国内市场的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实现了内生性增长。2025年1-6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用户规模也创下近6.79亿人的历史新高。

这一成就得益于版号发放常态化提供的稳定政策环境——2025年1-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累计发放游戏版号已达1275个,审批节奏优化为“一月一批”,为游戏厂商的产品规划与上线提供了确定性。

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陆续推出专项政策,加速游戏出海进程。例如北京计划在“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内设立“出海服务专区”,建立游戏出口审批快捷通道,并提供相关咨询与中介服务。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A股游戏公司中多家企业市值在2025年实现大幅增长,世纪华通、巨人网络等公司涨幅显著,显示出市场对中国游戏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中国游戏出海已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迈入文化输出与本地化运营并重的“高质量增长”新阶段。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 ,中国占全球游戏出口市场份额已达32.6%,稳居全球最大游戏出口国地位。从区域分布看,美国、日本、韩国仍是核心目标市场,合计占比55.63%,同时欧洲市场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面对全球游戏市场的饱和风险——如Steam平台2024年发布游戏数量较2020年增长93%——品质导向已成为行业共识。游戏产业的竞争逻辑正回归到“真正理解并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本质。

与此同时,小程序游戏和电竞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国内小程序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2.76亿元,同比大增40.20%;电子竞技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06.45亿元,同比增长16.64%。

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依赖巨额杠杆收购,而是通过“AI技术+文化出海”的双轮驱动,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下,构建起从IP打造到全球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当前仅是游戏行业估值修复和长期价值重估的开始。随着游戏科技不断突破行业边界,其在文化传播、技术革新与跨界赋能等方面的正向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全球游戏产业的未来格局注入更多东方智慧与中国力量。

中国游戏的全球征程才刚刚开始,却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多样性。期待未来更多中国游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借助游戏这一媒介,让世界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中国文化。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