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月破发20%,“空调屠夫”奥克斯,对不起基石投资者


撰文丨杨波

曾靠“价格战”搅动空调行业、让无数家庭实现“夏日降温自由”的“空调价格屠夫”奥克斯,如今却遭遇资本市场冷遇——9月2日奥克斯电气(HK.02580)登陆港股首日即破发,股价至今持续阴跌;与此同时,其国内市场份额跌至第5名,内地营收占比不断收缩。

奥克斯为何被冷遇?

1

破发幅度达20%

国内空调价格屠夫奥克斯电气于9月2日登陆港股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奥克斯电气上市最终发售价为17.42港元,9月2日上市开盘即破发,开盘价16.1港元,当日最高价16.79港元。

上市至今,奥克斯电气股价持续阴跌。截至今日收盘,股价报收13.87港元/股。相较于发行价,破发幅度达到20%。

根据IPO资料,奥克斯电气最终发售价为17.42港元,发行数量2.382亿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9.94亿港元。

据机构统计,自8月4日港交所新股定价新规实施后,仅有奥克斯电气一家公司在上市首日破发,其余18只新股全线上涨,最高涨幅达330%。这样的股价表现,也让奥克斯的投资者出现不小浮亏。

据悉,奥克斯电气的基石投资者分别为中邮保险、中邮理财、华菱集团(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西藏源乐晟及CICC Financial Trading Limited(有关西藏源乐晟场外掉期)、深圳永信及国泰君安投资(有关深圳永信场外掉期),合计获分配发售股份5592.14万股。

从估值角度看,奥克斯电气静态市盈率为7.19倍,动态市盈率为6.86倍,最新总市值为221.72亿元。作为类比,以空调为主业的格力电器,10月16日收盘时静态市盈率7.1倍,动态市盈率7.04倍。奥克斯估值与格力电器基本持平。

但即便估值未明显偏高,奥克斯仍难逃破发命运,这背后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逻辑的深层疑虑。

2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

奥克斯空调的起家,正是凭借“价格屠夫”的姿态。

2002年,奥克斯创始人郑坚江做了一件震惊整个行业的事:他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向消费者公开表示,生产一台1.5匹空调的成本仅1378元,而当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售价却高达2500-3000元。他直指行业暴利,还带头掀起降价革命——奥克斯将1.5匹空调率先降至1880元,与市面上动辄2500-3000元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要知道,20年前大多数家庭其实很难负担一台售价3000元的空调!奥克斯的出现,成为无数普通家庭的“夏日救星”,它一战成名。

这一战极大提升了奥克斯的声誉。短短几年间,其空调销量从20万台飙升至300多万台,成功跻身全球前五,成为当时空调行业最大的“黑马”。郑坚江与奥克斯也因此获得“空调价格屠夫”的绰号。

可好景不长。2013年,格力电器董明珠突然炮轰奥克斯,直指其通过不正当手段“挖人才、偷技术”,双方由此拉开长达十余年的“互撕”序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3年,格力先后向奥克斯发起27起专利诉讼,累计获赔超亿元。

一系列专利纠纷对奥克斯品牌声誉影响巨大。此外,长期的低价形象让奥克斯难以切入高端市场,而竞争对手却纷纷布局中低端市场。

近年来,小米、美的华凌、海尔、TCL等大厂纷纷“内卷”中低端市场,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小米空调的崛起,凭借“互联网+”模式俘获不少年轻用户。

据三方机构奥维云网的数据,目前奥克斯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徘徊在8%左右,低于美的、格力、海尔、小米等竞品。

2024年,奥克斯电气中国内地营业额150.79亿元,销量占比降至50.67%;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营收占比进一步缩减至46%,而奥克斯海外市场销售份额同步上升,海外业务已成为其重要增长引擎。

海外市场的成功也为奥克斯带来了不错的利润增长。财报显示,奥克斯电气2023年报每股收益1.91元,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增长72.49%;2024年报每股收益2.23元,净利润29.10亿元,同比增长17.03%;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73亿元,每股收益1.39元,同比增长5.09%。

3

结语

综上,奥克斯电气的港股破发并非偶然,而是国内市场承压、品牌形象固化、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国内市场看,其“价格屠夫”的核心优势已逐渐稀释,中低端市场内卷加剧、份额持续下滑,基本盘的弱化让资本市场对其长期增长信心不足;即便海外市场实现利润增长,该市场仍面临贸易壁垒、本地化竞争等新挑战,短期难以扭转资本市场的负面预期。

从估值逻辑看,资本市场目前对空调制造行业并未给予太多估值溢价。对奥克斯而言,如何尽快撕掉“价格屠夫”标签,是稳住国内市场的当务之急;而在海外市场,如何持续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或许是其长期成败的关键之一。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