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raos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及其盟友呼吁“大幅降息”的立场,恰恰需要依赖于劳动力市场迅速恶化的明确信号,而这类信号就藏在那些因政府关门而暂时缺失的经济报告中。
他表示,由于没有新的政府经济数据,美联储很可能将在两周后的下次会议上,再次选择“降息25个基点”,延续上个月的类似举动。当时,美联储内部对劳动力市场可能迅速转弱的担忧,压倒了对“高位滞留通胀”的警惕。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近期的数据缺失并未改变这种“利弊权衡”。
美联储只能依赖“二线信息”
从10月1日开始的联邦政府关门,已经导致9月就业报告暂停发布,也推迟了本周原定公布的通胀数据。
劳工部已召回部分被迫休假的员工,以准备CPI的发布。原计划10月中旬发布的CPI现推迟至10月24日,即美联储会议召开前几日。CPI属于央行制定利率决策时的重要统计依据之一。
鲍威尔周二在一场会议上说,
“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些数据将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如果关门持续下去,数据不仅不再公布,也不再被收集,这将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
尽管通胀数据能为美联储提供一些指引,但这只是局部信息。关于消费者支出和就业市场的其他关键指标,美联储目前只能依赖一些“二线”私人数据来源,以及企业提供的“轶事性信息”。
偏偏这个数据缺口出现在一个尤其尴尬的时机。Timiraos说,美联储此刻正试图厘清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实验”对经济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例如,关税政策提高了制造业和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消费者价格上升;而贸易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减少招聘以保持利润率;与此同时,移民政策收紧则限制了劳动力增长,也可能拖慢就业增速。
政府关门前,美联储内部就存在分歧
在失去权威政府数据之前,美联储内部就已在就业和通胀前景上存在分歧。有官员担心劳动力需求突然萎缩,对通胀反而较乐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就业增速放缓主要与人口结构变化有关,真正值得担忧的是,若就业企稳,通胀可能变得更为顽固。
Timiraos认为,没有“就业”或“通胀”数据的支持,这些争议就难以厘清,更难以为特朗普阵营推动的大幅降息赢得更多委员支持。
德意志银行美国首席经济学家Matthew Luzzetti表示,
“没有数据,委员会就很难形成多数支持更激进的举措,”
“所以当前最可行的路径,仍然是10月再降息一次,幅度为25个基点。”
相反,如果是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则至少需要看到强劲的9月就业数据,甚至还得配合前几个月的上修数据才有可能实现。
近年来越来越依赖私人数据
过去30年,美国政府曾三次关门并推迟了重要经济数据的发布。1996年初,因政府关门21天,导致1995年12月的就业报告延后两周发布,CPI数据也晚了近三周。彼时,美联储在1996年1月会议结束次日获得了CPI数据,而该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降息。
2013年10月,政府关门16天,也导致就业与通胀数据延迟近两周。时任旧金山联储主席、现任纽约联储主席的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当时在会议首日表示:
“虽然部分经济数据延迟发布,但我们仍然没有陷入‘数据盲飞’。”
威廉姆斯当时还提到,美联储可用其他来源替代迟到的政府通胀数据。2018年底的部分政府关门也导致部分商务部数据推迟,但劳工部并未受影响,因为其资金已提前获得国会和白宫批准,CPI和就业报告仍能正常发布。
近年来,美联储和华尔街分析师都越来越依赖私人机构数据。例如,美联储内部经济学家会使用ADP提供的数据估算私人就业情况。
此外,Indeed等招聘网站也会发布自身统计的职位空缺指标,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则发布每周的消费者支出跟踪数据。
不过,私营数据一般都是搭配官方数据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就业领域。官方数据历史悠久、标准严谨,被视为衡量美国经济活动的“金标准”。
“私人数据虽然覆盖面没那么广,也没那么具有代表性,但如果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还是能大致描绘出实际情况,”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Chris Waller)上周说。他认为,当前数据整体显示劳动力市场依旧疲软。
Timiraos认为,如果政府关门持续到美联储下次会议之后,随后恢复的数据发布有望帮助内部达成共识,或在12月会议上展开一场更充分的降息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