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分类
2023 版:定义了多个特定的分类,包括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还定义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和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MPP),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进行区分。
2025 版:删除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只定义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
2. 增加传播途径
2025 版增加:儿童患者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 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3. 发病机制
2023 版:主要涉及两种机制,肺炎支原体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反应,特别强调了大环内酯类耐药是导致重症及难治性病例的重要因素。
2025 版: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关注进一步加强,强调了耐药对RMPP、MUMPP等严重病例的影响,且更加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4. 病理表现
1)纤维化的描述:
2023 版:提到肺泡壁可能发生纤维化,且强调可能发生肺泡出血。
2025 版:更强调机化性肺炎的出现,并提到纤维组织沉积在肺泡壁的变化,突出了纤维化与机化性肺炎的关系。
2)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病变:
2023 版:描述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纤维化导致气道扭曲和闭塞。
2025 版:将这种变化更明确地归类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闭塞性支气管炎,并强调这种病变的类型,突出了后期可能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5. 临床表现
6. 可弯曲支气管镜下表现
总结而言,2025 版在描述支气管镜下表现时,新增提到了 MUMPP 和 SMPP 患者支气管腔可存在黏液栓,甚至完全堵塞管腔(并发塑形性支气管炎),黏膜可坏死、 脱落或溃疡形成(常预示肺组织也坏死),更加注重病变可能导致的长期后遗症,特别是闭塞性支气管炎。
7. 实验室检查
8. 鉴别诊断
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
10.治疗原则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 刘跃虎
题图 | 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