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动在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上周末悄然发布,并于周二正式刊载于《联邦公报》。由于缺乏清晰的过渡安排和实施细则,许多贸易从业者表示措手不及,尤其在是否叠加国别关税、如何处理在途货物等关键问题上,官方指引仍模糊不清。
尽管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贸易摩擦和供应链中断后,要让维持跨境贸易运转的货运公司、货主和中间商恐慌,可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最新通知涵盖的范围之广、执行速度之快,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完全就是突袭”
“2025年以来我们已经历太多次‘最后一刻’的政策变动,但这一次几乎冲击到我所有客户,”密歇根贸易合规咨询公司Trade IQ总裁Shannon Bryant表示,“以往多少会有在途豁免机制,企业至少能做出相对合理的采购决策。而这一次,完全就是突袭。”
新清单涵盖范围极广,摩托车、货运设备、儿童安全座椅、餐具及以金属作为容器或包装的个人护理产品等日常消费品均被纳入。物流巨头德迅(Kuehne + Nagel)美国海关副总裁Brian Baldwin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只要是亮闪闪的、金属的,或与钢铝稍有关联的商品,大概率已在名单之上。”
关税合规难度也随之陡增。数字货代公司Flexport指出,新政策要求进口商必须精确计算产品中钢铝材料的重量占比、原产地冶炼信息等,这对很多品牌来说意味着巨大的追溯成本和申报压力,“合规负担极其沉重”。
据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学教授Jason Miller基于2024年贸易数据估算,本轮调整后受金属关税影响的商品总价值已从1910亿美元跃升至约3280亿美元,约为2018年水平的六倍。
Shannon Bryant透露,其客户中不乏化妆品、商用厨具等产品的进口商,多为雇用美国本土员工的中小企业。她已致信华盛顿当选官员,警告其当前多层关税结构过于复杂,甚至专业人士也难以应对,“对小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几乎想不出有哪个客户未受影响,”Bryant说,“这些是美国公司,雇的是美国人,却遭到了自己政府的‘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