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解读六大领域价格立项指南,妇产、康复、麻醉、医美迎来收费新规


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行第四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直播活动,聚焦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六大领域。这是国家医保局第四次以视频直播方式对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进行专题解读。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在解读中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项、加收项599个、拓展项156个。规范全国价格项目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部署的重要任务。

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蒋炳镇指出,新项目的设立逻辑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新项目更多是从患者获益和临床产出的角度去衡量医疗技术的价值,有别于过去单纯按成本定价的逻辑。”

这一转变深刻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以康复类立项指南为例,新指南将过去的价格项目进行分类,按照功能障碍类型设立价格项目,覆盖了意识认知、吞咽运动、脏器、神经发育等障碍的检查和训练,兼顾了辅助器具、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多维度的康复训练内容。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透露,为了让定价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在编制产科、妇科、麻醉三类立项指南过程中,共召开50余场工作座谈会,近百余名临床专家参与论证,收到反馈建议713条。妇科和产科类立项指南专家、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牛晓宇分享,立项指南编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透明的医疗机构参与机制,让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够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四川省医保局多次到我院进行实地调研,强化价格,项目和技术规范的衔接,同时也确保价格政策和精准体现技术难度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具备可操作性和临床实用性。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被倾听,转化为确实落地可行的改革成果”,牛晓宇表示。

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首次单独立项

新版产科立项指南中专门设立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和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

“我们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医疗机构已具备提供相关服务的条件,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患者享受完相关服务后的经验帖分享,能很好缓解产妇分娩的焦虑心理。”蒋炳镇表示。

四川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熊文莹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关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感、安全性和人文关怀,“希望能够实现舒心当妈妈”。新设立的这些项目旨在支持医院提供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

规范3000亿美容整形市场,101个项目首次统一

中国的美容整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左右,每年有数十万人次出境美容整形……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美容整形市场,国家医保局也进行了统一规范。

新编制的美容整形立项指南统一设立了101项价格项目,覆盖了激光、超声、射频等美容治疗(对应光子嫩肤、超声炮、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以及填充、植发、隆鼻、双眼皮等常见医美项目。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王永前表示,医美新技术新设备迭代更新快,过去迭代后往往要重新进行收费项目的申请,过程比较复杂,也落后于市场。此次指南按照治疗手段把非手术美容治疗费分为激光、光、射频、B超等九大类项目,新技术迭迭代无需再次的申报,提升了政策包容性;对于成熟的项目按照服务产出统一命名,如填充注射就涵盖了多种填充材料,新材料就不需要重新收费,也避免了材料更新导致的名称混乱,既让消费者清晰知情,又助推新技术发展落地。

康复医疗按时长计费,支持人工智能辅助治疗

康复类项目的计价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河南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二级主任科员陈冉表示,以往康复训练类项目计价单位为次,意味着治疗10分钟和半个小时收费相同,不能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付出差异。

新立项指南将康复训练类项目计价单位明确为半个小时,并设立了每增加十分钟的加收政策。同时,新指南还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在主项目下统一设置扩展项“人工智能辅助”。

河南省中医院院长冯晓东指出,与原有康复项目相比,新指南紧贴康复技术发展,新增了生活技能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康复训练、脏腑功能康复训练等项目,全面覆盖了神经、肌骨、心肺、盆底等临床多系统康复需求。

麻醉服务计价周期延伸,高风险操作获加收项

甘肃省医保局副局长石洋介绍,麻醉类立项指南有三大亮点:计价周期覆盖麻醉复苏阶段;强化技术劳务的核心地位;精准匹配不同服务内涵下的风险与人力成本。“首次将麻醉服务计价周期从术毕出手术室延伸至患者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解决了手术室内麻醉与麻醉恢复室计价割裂的问题。”石洋表示。

新指南还针对高风险、高难度、高人力消耗的麻醉服务设立加收项,如六周岁及以下儿童、80周岁及以上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的加收子项。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常鹏表示,新政策使麻醉医生“终于可以把心思完全放在患者身上了”——过去一台手术,麻醉医生需要同时记着麻醉记录单和计费单,现在新的立项指南把基本物耗和监测打包进麻醉费,麻醉价格一次成型,医生不用再逐条勾选,更加统一、权威、明确。

据了解,各地方医保局正在积极推进立项指南的落地工作,采用多种方法确保平稳过渡。随着各省市在2026年前完成立项指南对接工作,全国医疗服务价格将迎来基本统一规范的新格局。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