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亿幽门螺杆菌患者,中国团队最新研究,或将改写全球指南


全球感染率近 50% ,确诊往往面临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终于有新疗法了?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丽雅教授、宋志强教授团队带来突破性进展:其主导的 EVEREST-HP 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成功入选 2025 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六项最佳研究之一。

这项源自我国的大型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为幽门螺杆菌的规范治疗提供了全新路径,也有望重塑我国 Hp 根除策略,改写未来一线治疗格局。

丁香园特邀本研究第一作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 宋志强教授 深度解读。

7 亿人感染,却面临多重耐药的治疗困境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Ⅰ 类致癌物。它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显示,我国 Hp 感染率近 50%,意味着全国约有 7 亿人胃「藏着」这种细菌,防控形势严峻。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铋剂四联疗法(BCTT),推荐疗程为 14 天,组合包括:

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

铋剂

两种抗菌药物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甚至不规范使用,Hp 耐药问题日益加剧,根除治疗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

宋志强教授指出,当前我国 Hp 治疗正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临床主要依赖经验性用药,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持续升高,根除成功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为提高疗效,治疗方案日益复杂,药物种类增加也带来了更多不良反应风险。

「目前是四联方案,再往后有的机构甚至推五联、六联,疗程拉得更长,这种做法潜在药物滥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甲硝唑在与铋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较高的耐药性。

另一方面,过去 30 年我国经验性抗 Hp 治疗的根除率已从约 90% 降至 70%,临床治疗效果面临严峻挑战。

「治疗是否真正成功」也成为临床与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按规范标准,治疗结束后 4 周检测 Hp 为阴性,即视为根除成功。

但在当前耐药困境下,达成这一目标正变得愈发艰难。

中国团队引领,全球首个 III 期临床试验

EVEREST-HP 是一项在中国 40 家研究型医院开展的随机、三模拟、双盲、对照、非劣效性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利福特尼唑(rifasutenizol)三联疗法(RTT)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 700 名 18~65 岁、未经治疗的 Hp 阳性患者(经 ¹³C 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并经胃活检及组织学检查确诊),最终 697 名患者参与试验,随机分配接受以下两种治疗方案:

RTT 组(n=353):利福特尼唑三联疗法

利福特尼唑 400mg + 阿莫西林 1g + 雷贝拉唑 20mg,每日两次,14 天

BCTT 组(n=347):标准铋剂四联疗法

柠檬酸铋钾 240mg + 克拉霉素 500mg + 阿莫西林 1g + 雷贝拉唑 20mg,每日两次,14 天

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后 4~6 周,通过 ¹³C 尿素呼气试验评估 Hp 根除率。

在 697 名受试者中,成功从 579 例(83%)患者体内分离出 Hp 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共有 85%(493 例)患者为耐药感染(即对至少一种指南推荐抗生素耐药),其中 46%(268 例)为多重耐药感染(即对至少两类抗生素耐药)。值得注意的是,利福特尼唑对所有 Hp 分离株均保持敏感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极低,为 <0.0002~0.06 μg/mL,显示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在主要分析人群中,RTT 方案实现了非劣效性根除率(92.0% vs 87.9%),而在多重耐药患者中,更是达到了优效性标准(89.9% vs 81.2%)。

同时,RTT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37% vs 53%),两组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凸显出 RTT 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优势平衡。

总而言之,利福特尼唑在疗效、耐药防控、安全性等方面均具备较大潜力,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宋志强教授指出,四联治疗方案未来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策略:

一是 「基于敏感性的精准用药」——通过明确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尽可能规避高耐药率药物,优先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推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

二是 「个体化治疗路径」——依托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技术,帮助医生精准判断患者适合的治疗组合,从而实现「用更少的药、更短的疗程,达到更高的根除率」。

「以往我们很多幽门螺杆菌研究是跟着国际指南走,但现在我们在国内面对的是全球最大感染人群、最复杂的耐药背景,我们的治疗模式,必须自己走在前面,才能有所突破。」

宋志强教授表示,在即将新增的《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这些方向有望被正式纳入,为我国未来 Hp 感染的诊疗路径提供更科学、精准的参考。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