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年底前,全国 97% 地市必须开这个门诊!同行:号都被年轻人抢光了


本文作者:ZJUN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上 9 点才回家,瘫在床上准备倒头就睡,但脑子却停不下来,一闭眼睛就开始在脑子里演电影……就这样辗转反侧到凌晨两点,还是睡不着。

别着急,国家出手了,失眠星人们有救了。

2025 年 9 月 1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示。「到今年底,97% 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可以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这个「睡眠门诊」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

图源:发布会直播视频截图

全国都要开设的睡眠门诊,有啥花活儿?

睡眠门诊能看啥,首先得知道,睡眠问题到底都有啥?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睡眠障碍涵盖包括慢性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在内,共计六大类九十多种疾病。

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障碍外,睡眠呼吸障碍、昼夜节律相关睡眠-觉醒障碍等疾病,也已经成为现在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 2025 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统计,我国有 1/4 的人群睡眠不足 6 小时,近 40% 的人群存在夜间易醒的问题。

图源: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

今年 2 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 2025 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 2025 年,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并且在直辖市,要求区县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此类服务。

4 月 8 日,国家卫健委等 4 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 年)的通知》,其中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到了普遍睡眠门诊建设。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在此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地区的医院开设了睡眠门诊。那么这个新门诊都能看哪些病?

上个月问世的《医疗机构睡眠门诊建设和管理专家共识 2025》明确划定了,睡眠门诊的临床执业范围应涵盖国际疾病分类所列各类睡眠障碍的评估、诊断、治疗与管理——简单来说,只要可以导致睡眠问题的任何疾病,睡眠门诊都能看。

除了能看得病种多,这个新门诊的「花活儿」还远不止于此。

在睡眠门诊出现之前,病人往往先自行判断症状或是诱因,来预判自己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去到精神科、神经内科或是耳鼻喉科专科门诊就诊。

这样一套判断流程下来,往往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林懿祺看来,建立睡眠门诊,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就医难度,同时也能在早期识别到部分患者的心理问题。

林懿祺表示,来到睡眠门诊的病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以「失眠」为主诉。但是这部分失眠病人当中,也有不少存在着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

「这部分病人往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TA 们最优先想解决的是睡眠问题,所以睡眠门诊往往成为病人的首诊选择。」

林懿祺在接诊这类病人时,除了会关注病人的睡眠情况,通常还会评估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以及睡眠呼吸等其他情况。「一定程度上讲,睡眠门诊也是识别患者潜在心理问题的早期关口。患者可以通过看一个门诊,而同时发现一种甚至是多种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非本文提及医院

另一方面,与传统单科治疗相比,睡眠门诊在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案上也更加全面。

林懿祺曾接诊过一位上初中的青少年患者,因白天嗜睡和情绪激动后四肢无力为主诉就诊于外院神经内科,在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癫痫可能后也一直未能明确嗜睡病因。

随后在睡眠门诊,林懿祺为患者安排了日间多次潜伏期实验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之后这名患者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一种青少年相对高发的罕见睡眠疾病。

在诊疗流程上,睡眠门诊也相较于传统单科治疗更为灵活。

「对于一些呼吸暂停的患者,如发现部分特定患者存在手术指征,会通过 MDT 门诊或是转介的方式让患者直接到耳鼻喉科等科室进行后续治疗,其他的药物治疗或是物理治疗,我们睡眠专科医生也会经过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从而提升患者的诊疗效率。」林懿祺解释道。

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新门诊一号难求

随着睡眠门诊在越来越多的地区铺开,就诊的病人数量也相应水涨船高。

以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统计数据为例,过去十余年间,其门诊量几乎每年都以 25~30% 的速度增长。仅 2024 年,该中心接诊超 10 万人,平均每天有 270 多人因睡眠问题来就诊。

在庞大的就诊需求下,许多医院的睡眠门诊也达到了一号难求的程度。打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挂号小程序可以发现,有的医院近 12 天放出号源已经约满,有的医院虽然还能挂号,但时间最早也已经是一周以后。

图源:各个医院挂号小程序

伴随就诊人数增加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入睡眠门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七院)副院长、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毛洪京在公开采访中表示,2015 年,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就诊人群的平均年龄在 45 岁左右,但现在已经下降到了 35 岁。[1]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3 年该院睡眠门诊量为 3.7 万人次,2024 年增至 3.9 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就诊量较上一年同比激增 11.1%。[2]

林懿祺所在的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早在 2015 年就已经开展了睡眠门诊,作为睡眠专科医生,她也明显感知到了近些年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现在门诊病人的年龄构成与前些年比也越来越丰富,之前就诊的老年人居多,现在门诊中年轻人甚至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患者也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上搜索「睡眠门诊」的关键词,可以看到许多医院的官号也纷纷发布了开设睡眠门诊的推文,其中不乏有一些县域医院。国家重视睡眠门诊发展,于病人而言是一项重大利好,但在硬件设施发展同时,关注睡眠专科医生和睡眠专科技师的技术水平培养也同样重要。

林懿祺认为,睡眠门诊不仅仅是一间诊室,背后的睡眠监测室、呼吸治疗室及心理治疗室等,也对患者诊疗闭环意义重大,「以睡眠监测室为例,夜间患者在做睡眠监测时,分析睡眠数据的技师也同样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资质规范,此外,睡眠医学也是一个交叉的学科,睡眠专科医师也要具备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

睡眠门诊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图源:医疗机构睡眠门诊建设和管理专家共识 2025

对此,上个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睡眠门诊建设和管理专家共识 2025》中明确对睡眠门诊应配备的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做出了规范:

图源:丁香园整理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 324 个地级市和 80 个直辖市的区县可以实现睡眠门诊服务[3],到 2025 年底,将会有更多的地区提供这项服务。

「这对于缓解一部分居民心理焦虑倾向,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帮助。」雷海潮在发言中如是总结。

策划:ZJUN|监制:islay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