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爆满!丁香园「Case Corner」乳腺癌四大优秀病例新鲜出炉


引言

2025 年 9 月 11 日至 13 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 28 届 CSCO 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全方位汇聚肿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兼具科学性、实用性的诊疗决策依据。CSCO 期间,由丁香园主办的「Case Corner 临床病例精研计划」乳腺癌专场于 9 月 11 日下午圆满落幕!

本次病例专场聚焦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通过四个真实世界复杂病例的分享与多学科专家团的深度点评,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融学术理论与临床实战于一体的高质量学术交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吸引了众多青年医师的关注与参与。

开幕:群英荟萃,共话乳腺癌诊疗

大会伊始,CSCO 候任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发表开幕致辞。江泽飞教授着重强调,本次乳腺癌病例分享及专家讨论环节意义深远,不仅是为青年医生搭建起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也延续了 CSCO 一贯支持医生成长的传统理念,成为助力年轻学者起步腾飞的关键支撑。此外,江泽飞教授表示:期盼与会专家教授开展精准、专业的点评指导,同时鼓励青年医生积极展现自身专业实力,与全体同仁共赴这场学术交流。

第一篇章

大会第一阶段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龚成成医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杨姣医师带来病例分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孙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共同担任该环节指导专家,孙涛教授同时担任主持专家。

病例一:CDK4/6 抑制剂治疗中合并感染的管理与药物再挑战

龚成成医师带来了「CDK4/6 抑制剂治疗中疑难感染的应对与再挑战实践」病例分享。该病例是一例 49 岁女性患者,左乳癌保乳术后接受 EC4-T4 方案辅助化疗、局部放疗及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期发生肺与胸膜转移。一线换用卵巢功能抑制剂(OFS)+ 氟维司群 + 阿贝西利 / 哌柏西利治疗(无进展生存期 [PFS] 14.7 个月),期间患者左肺实变,抗结核治疗 1 个月无效。经肺活检和 mNGS 技术明确为混合厌氧菌感染,暂停 CDK4/6 抑制剂并调整抗感染方案;此后,患者经二线(长春瑞滨软胶囊 + 卡培他滨)、三线治疗(瑞波西利 + 依西美坦 + OFS),最终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PFS 超过 11 个月。该病例提示,CDK4/6 抑制剂跨线治疗对既往响应良好的患者仍具价值,并在肿瘤病灶退缩不一致时警惕非肿瘤因素如感染,强调病理和分子检测在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在专家点评环节,刘强教授明确指出,临床使用氟维司群时需结合患者停经状态,通过性激素水平检查决定是否符合联用 OFS 的条件;对于内分泌治疗敏感、肿瘤负荷较低的患者,一线治疗可暂不启用 CDK4/6 抑制剂,采用单药内分泌治疗方案。刘教授同时强调,内分泌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感染指标,必要时可在合理时机暂停抗肿瘤治疗。此外他还指出,胸水增多并非判断肿瘤进展的直接依据,仍需结合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多维度综合评估。

李曼教授则从治疗优化角度给出了建议,她指出,对于该例淋巴结转移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阶段他莫昔芬单药强度可能不足,推荐优先考虑 OFS 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 CDK4/6 抑制剂强化治疗;患者复发后,则可选用 CDK4/6 抑制剂联合 AI + OFS 的治疗方案,若肿瘤负荷较低,单纯 OFS + AI 方案也具备可行性。李曼教授同时强调,治疗期间内需重点监测 CDK4/6 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剂量调整提升患者耐受性,以实现患者长期规范用药。

三位指导教授一致强调,青年医生在临床中应善用「减法」,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反应及耐受程度,果断做出停药、减量等剂量调整策略,不断锤炼个体化诊疗能力。

病例二:难治性局部晚期 TNBC 综合治疗与 ADC 药物应用

杨姣医师分享了一例 24 岁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历经多线化疗及手术后复发。患者于 2023 年 11 月确诊右乳癌(cT2N1M0,IIB 期,三阴性乳腺癌)。经 TEC 方案 5 周期及 TP 方案 2 周期化疗后,病情仍进展;2024 年 4 月行腔镜下右乳皮下腺体切除 + 前哨淋巴结活检 + 假体植入术,术后分期 ypT2N0M0(IIA 期),予卡培他滨辅助治疗,但仅 3 个月即出现疾病进展;2024 年 7 月发生右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会诊,采用戈沙妥珠单抗(SG)治疗 8 周期,自第 2 周期起达到部分缓解(PR),第 4、6 周期接近完全缓解(CR);随后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 17 枚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后续继续 SG 治疗至 16 周期,并联合辅助放疗,目前持续处于无瘤状态,无病生存期(DFS)已超过 12 个月。该病例彰显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在难治性 TNBC 中的重要地位。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专家团围绕该病例,分别就术前术后评估、系统治疗时长、放疗时机及监测策略等核心问题提出专业建议。

李曼教授指出,该患者在术前应进一步完善 BRCA 基因检测,并系统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确定手术范围及淋巴结处理策略提供依据;术后在开始卡培他滨治疗或放疗之前,也需进行全面再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系统治疗方面,若患者达到 CR,可考虑在完成手术及放疗后适时停用 SG 等 ADC 药物;如出现复发,则应依据靶点检测结果精准选择后续方案。

刘强教授在点评中强调,临床决策应兼顾指南规范与个体化治疗,在特殊情况下需灵活调整策略。他指出,对于复发风险极高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放疗,并可考虑与卡培他滨同步治疗,以增强局部控制效果。在疗效监测方面,刘教授推荐采用 ctDNA 检测动态评估肿瘤负荷――其灵敏度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更早识别病情变化,为治疗调整提供关键依据。

第二篇章

大会第二阶段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曾银朵医生和浙江省台州医院的蔡杨俊医生作病例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担任点评专家,王碧芸教授担任主持专家。

病例三:危重肿瘤处理与治疗策略

曾银朵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一例 24 岁 HR 阳性 /HER2 阳性左乳癌女性患者。该患者于 2024 年 7 月 22 日初诊为左乳癌伴淋巴结、肝、骨多发转移,同时合并高钙血症、急性肾损伤、肝功能异常等危急并发症;经紧急降钙、血液透析等对症处理后,采用个体化「缓步慢跑三阶梯方案」抗肿瘤治疗(首阶梯:曲妥珠单抗周疗 + 戈舍瑞林 + 托瑞米芬;第二阶梯:小剂量白蛋白紫杉醇 + 曲妥珠单抗周疗;第三阶梯:紫杉醇 + 曲妥珠单抗 + 吡咯替尼),9 周期后达 PR ;2025 年 2 月,患者自行调整维持治疗方案(延长曲妥珠单抗间隔、停用 AI),并于 3 个月后出现病情进展。后续予小剂量德曲妥珠单(100 mg) + 小剂量吡咯替尼 2 片治疗,期间伴药物相关肝损伤,经保肝治疗后指标逐步改善,影像提示部分肝转移灶缩小。

在专家点评环节,王树森教授与王碧芸教授针对该年轻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特点、治疗策略及临床难点展开深度剖析。

王树森教授指出,该晚期乳腺癌患者年仅 24 岁,肿瘤负荷大,并伴多系统危重并发症合并高钙血症与肝功能损害,病情复杂危重;前期通过积极对症处理稳定机体状态,继而采用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取得良好初始疗效,但因患者自行调整用药导致依从性降低,PFS 仅约 1 年;二线治疗中选择 ADC 药物符合临床方向,但低剂量给药可能存在疗效不足的风险,需审慎权衡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他强调,晚期乳腺癌虽治疗选择较多,但仍需始终兼顾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过度治疗,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升治疗依从性。

王碧芸教授补充指出,对于此类合并内脏危象的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若对靶向治疗敏感,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通常可获较高缓解率。然而,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状态:如初始情况不适宜强烈化疗,可先以靶向治疗为基础,待机体状态改善后再序贯化疗;或优先选择低剂量周疗紫杉类方案,以期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取得更好平衡。

病例四:HR + 进展期乳腺癌 CDK4/6i 耐药后精准治疗

最后,蔡杨俊医生分享了一例 73 岁 Luminal B 型乳腺癌患者。该患者于 2024 年 4 月初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癌(IV 期,cT1N2M1,Luminal B 型,ER 90% 强阳、PR 40% 中等阳性、HER2 1+、Ki67 20%) ,伴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两肺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后续接受哌柏西利 + 来曲唑一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经组织 NGS 检测提示 PIK3CA 突变。2024 年 12 月 24 日,患者入组 CAPItrue 研究,予卡匹色替 + 氟维司群治疗,期间出现 1-3 级皮疹、1 级腹泻,经对症处理及剂量调整后缓解。截至 2025 年 8 月 11 日已完成 9 周期治疗,多次肿瘤评估均为 PR,目前仍在治疗中且安全性良好。

在该病例专家点评环节中,王树森教授与王碧芸教授围绕病例核心的不良反应应对、治疗规范及临床试验价值进行了探讨。

王碧芸教授就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出了重要见解。她强调,亚洲患者使用 CDK4/6 抑制剂时白细胞下降更为明显,临床中应谨慎使用升白针,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考虑通过调整药物剂量进行管理。此外,就卡匹色替所致的严重皮疹,王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即使经过激素治疗,往往仍需进一步减量用药。她表示该药的后续治疗方案目前仍在探索中,需要临床医生共同积累经验、完善策略。

王树森教授则首先对蔡杨俊医生规范、谨慎的诊疗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该病例在 CDK4/6 抑制剂标准治疗未能达到预期 PFS 的情况下,通过基因检测发现 PIK3CA 突变,并据此入组临床研究,最终通过靶向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这一路径体现了精准治疗的思路。王教授进一步强调,对于无法根治且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目标应是通过多线治疗策略逐步延长患者生存。同时,他也指出临床试验不仅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南之外的宝贵依据。

会议总结:从理论到实践,以病例为镜,照亮肿瘤诊疗之路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作为点评专家组代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殷咏梅教授指出,今天的会议涵盖乳腺癌感染控制、药物再挑战、ADC 应用、多学科协作与耐药后策略等多重难点,充分反映了当前临床晚期乳腺癌诊疗的复杂性与进展。讨论过程充分体现了青年医生从循证规范到个体化实践、从单科诊疗到多学科整治的临床思维升华,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为线上线下的医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交流汇报。最后,殷咏梅教授代表专家团向丁香园、分享病例的优秀青年医生及贡献真知灼见的专家同道表示了衷心感谢。

颁奖仪式:荣誉激励传承,青年医师崭露头角

会议尾声,殷咏梅教授、王碧芸教授、王树森教授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先生共同为四位讲者颁发「2025 乳腺癌临床病例精研计划优秀病例」荣誉证书,肯定其临床总结与分享精神。

最后,李天天先生代表主办方作闭幕致辞,他回顾自己作为年轻医生时对病例讨论的热情,指出病例探讨如「医学破案」,必须深刻结合理论与实践。他重申丁香园「from knowledge to practice」的理念与 CSCO 引导临床规范的宗旨高度契合,表示未来将始终与 CSCO 携手同行,为青年医生打造更多优质学术平台,共同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编辑:gulu

题图:丁香园创意团队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