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董事长朋友圈“阴阳”大疆“垄断”,消费电子暗战变明战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一场由朋友圈评论点燃的商战,正在深圳的两位科技巨头间上演。

10月29日,影石创新董事长刘靖康在朋友圈先是盛赞大疆董事长汪滔“牛逼”,随即话锋一转,称其为“消费电子领域唯一能垄断的王者”,并暗示其背后另有手段。

这番“阴阳式”喊话迅速发酵,而其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现实:就在他发表评论的前两天,久谦咨询的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大疆在全景相机市场推出首款产品不到三个月,便拿下全球43%的市场份额 ,直取影石腹地。

这场商战的背后,是两位科技富豪的正面交锋。根据2025年胡润百富榜,34岁的刘靖康与其妻子潘瑶以385亿元财富首次上榜,而45岁的汪滔财富已突破千亿大关。从全景相机到无人机,从价格战到舆论战,昔日的“井水不犯河水”已演变为一场全方位的“战争”。

01  暗指大疆“垄断”,影石的商战“阳谋”

与90后企业家刘靖康高调的营销风格——向员工撒现金、赠送黄金乃至现金激励减肥,形成鲜明对比,80后的大疆创新董事长汪滔则始终低调。对于刘靖康在公开场合的多次“喊话”,大疆方面几乎从不回应。

有观点认为,“垄断”是一个具有强烈产业和法律色彩的词汇,一旦企业被贴上此类标签,便可能面临巨大的监管与舆论压力。在公开场合用该词形容竞争对手,极易引发法律、商业及舆论层面的误读风险。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大疆虽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高达七八成的份额,但其优势主要源于长期的技术投入、产品创新与强大的全球供应链能力。截至目前,大疆并未被认定存在排除竞争、操纵价格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无任何相关的反垄断处罚记录。

回顾事件本身,刘靖康所指的,或许是今年10月大疆掀起的那场“降价潮”:包括Osmo Pocket 3、Action 4在内的多款明星产品价格直降数百乃至上千元,力度空前。此举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意图清场,从而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大疆在手持相机领域的地位,如同手机界的苹果、新能源车领域的特斯拉。它不仅是行业头部,更是价格的标尺与天花板。有分析认为,大疆降价的根本目的,是阻止他人分食其市场。其策略并非直接砸烂对手的饭碗,而是通过价格战宣告该领域已无利可图,这无异于掀翻整个牌桌。

“影石仍在积累,而大疆的低价竞争对市场生态不利,其地位终将被挑战。”一位智能硬件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如此表示。

对此,刘靖康上演了一出精妙的“道歉文学”。

他在微博声称:“可能有一部分因为我们影石的原因,导致大疆大幅降价”,并承诺为在10月2日至8日期间购买大疆产品的用户,提供100元影石无门槛代金券。这一系列操作既成功借势营销,又巧妙地推广了自身产品,引发了新的争议。

从行业特性看,消费电子领域技术迭代迅速、产品替代性强,缺乏形成真正垄断的土壤。在运动相机和全景影像赛道,仍有影石、GoPro、索尼等众多竞争者活跃,形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的格局。

大疆产品确实具备显著的价格优势。其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定价2999元,比影石旗舰产品X5便宜800元,但在核心参数上全面对标。这得益于大疆凭借无人机、运动相机等多产品线形成的庞大出货量,对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实现了联合采购与成本优化。

市场数据揭示了刘靖康言论背后的市场压力。根据久谦咨询的报告,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攀升至66%,正式超越美国品牌GoPro,成为全球第一。

而在全景相机市场,竞争更为白热化。大疆于7月底才推出首款产品Osmo 360,但在不到三个月内,便已拿下中国电商49%、全球43%的市场份额。就在2024年,影石创新还是全景相机与运动相机市场的“双料龙头”。

从技术层面看,双方的护城河正在相互渗透:影石的影像算法与防抖技术可应用于无人机,而大疆的飞控与云台技术同样适用于运动相机。

对于刘靖康“垄断”的指控,大疆保持了其一贯的沉默。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联系大疆及影石双方品牌部,截至发稿,均未收到相关回复。

02 影石“流血”换增长,大疆“降价”守江山

刘靖康的“垄断”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两家企业竞争白热化的缩影。

就在发文前一天,影石刚刚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影石创新营收29.40亿元,同比大增92.64%,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5.90%,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5年前三季度,影石创新累计营收达66.11亿元,同比增长67.18%;归母净利润为7.92亿元,同比下滑5.95%。

有分析认为,刘靖康此举意在转移外界对财务数据的关注,为战略扩张营造舆论氛围。

两家企业曾“井水不犯河水”:影石是全景相机王者,大疆是无人机霸主。

然而,2025年7月,大疆以低价杀入影石腹地,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仅一个月后,影石便迅速反击,官宣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1”,直捣大疆大本营。

这并非双方首次交锋。

早在2023年底,影石创新推出广角运动相机Ace系列,直接挑战大疆Osmo Action与GoPro Hero;今年8月,刘靖康更借大疆新品“起雾门”事件隔空交锋,为大疆“解释”的同时宣传自家产品。

刘靖康坦言,五年前决定进入无人机时,就已预料到大疆会反击,但他认为这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以此为代价也要启航”的战略选择。

03 大疆不想输,影石输不起 

价格战只是表象,其背后或许是两家公司因处境不同而选择的迥异路径。

大疆凭借其规模优势,以降价挤压对手生存空间;而体量尚小的影石,则试图通过更灵活的营销在舆论场上破局。

这种策略差异源于市场格局的根本不同。影石虽然是全球全景相机龙头,但全景相机本身是个小众市场,2023年全球规模仅50.3亿元左右。相比之下,无人机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025亿元,这无疑是影石必须攻下的“第二增长曲线”。

而实现这一跨越的难度,在悬殊的体量面前被放大:

从财务数据看,两家公司体量悬殊。2024年,影石营收55.74亿元,大疆营收约800亿元,大疆是影石的14倍多。时年,影石净利润9.95亿元,大疆净利润120亿元,大疆是影石的12倍多。渠道上,大疆全球直营店超470家,影石仅29家,规模不足其1/10。

(图源:官网)

面对增长瓶颈,大疆与影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扩张。大疆近年来不断拓展新领域,今年8月发布了旗下首款扫地机器人产品DJI ROMO P,宣告走出“舒适区”。影石则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5.62亿元,同比翻倍增长。双方均试图开辟新战场。

因此,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了产品与价格,演变为一场争夺市场话语权的“心智博弈”。

刘靖康的发言,既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缩影,也引发了新的思考:这种激烈对抗,最终会促成中国硬科技的“组团式”崛起,还是一场零和游戏?

参考资料:

《影石刘靖康暗指大疆垄断?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南方都市报

《大疆真猛!入局全景相机两个月,干赢了影石》,科技每日推送

《大疆比想象中凶狠太多了》,半佛仙人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