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寄予厚望的在华新能源“翻身之作”N7,亏钱卖也要定爆款价格,但最终不仅没给这家合资品牌成功续命,反而加速将自身暴露在生存危机之下。
日产中国官网显示,9月,被日产寄予厚望的纯电车日产N7销量跌落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降高达36.8%,甚至低于7月交付量6455辆。
N7是一款被市场解读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车型。当同级别纯电新车起售价落在15万元区间,日产N7将起售价大幅降至11万级别。过去两年内,不少车企以亲身实践证明以价换量策略的有效性,日产在N7上放手一搏,将价格策略运用地更极致,为何却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挽回颓势?
01
大定新突破,却交不出车
N7对东风日产的重要性,从内部定价决策逻辑就可见一斑。
此前,东风日产商品规划总部副总部长尚顺事曾表示,定价过程非常纠结,合资公司新车售价不赚钱需要说服两大股东方,但是N7对东风日产太重要,内部想以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把失去了几年的客户全部找回来。“对于日产N7的定价是否亏钱,现在做新能源汽车基本不赚钱,至于亏多少则不能说。”
东风日产的想法是,N7只有成为爆款破圈以后,才能带动销量不断提升。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周锋就N7市场表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爆款代表着销量至少要先突破1万台。
亏损卖车的低价策略的确让日产N7一上市就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该车50天大定数量突破2万辆,成为合资品牌纯电车型中的一匹黑马。据传,彼时为了庆祝,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政浩还给大家发下午茶。
但没想到,这却是半场开香槟。急切追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产,没能让新车的产能跟上节奏。自日产N7上市以来,不少消费者反映称新车交付不及时,且不退还定金。这直接影响了最终成交表现。


图片来源:投诉平台截图
在日产中国官网发布的7至9月销售业绩公告中,每月都提及了N7的交付时间。比如日产中国8月称,N7的8月排产计划超过1万辆;9月公司称当前下单客户,N7交付周期已缩短至2至4周;部分地区的客户仅需1至2周便可提车。
然而,日产对N7交付的积极承诺,与其在华整体战略收缩的态势形成了鲜明反差。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已经或将要暂停或转让多个工厂的生产运作,2024年6月,东风日产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关停,其年产能约12万辆。2025年7月,岚图汽车收购了东风集团股份旗下的武汉云峰工厂,此前主要是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Ariya等车型的生产基地,年产能15万辆。
在华产能日益缩减的事实摆在眼前,尽管日产汽车多次承诺保障交付,仍未完全打消市场对其未来履约能力的普遍质疑。
02
新车到手就“踩坑”?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能否成为爆款不光看价格吸引力,还得拿出足够打动消费者的配置。
从外观来看,日产N7配备贯穿式日行灯、无边框车门,这些如今在造车新势力上常见的外观设计,均出现在这家燃油时代的巨头制造商推出的新车上,反映出日产积极向中国年轻消费群体靠拢的倾向。
此外,该车头部配备的镰刀形状灯组,包含智能交互灯语系统,可以显示一些图案和字母,借此跟上了国内市场的智能车灯设计潮流。
然而,为了价格,N7被质疑在配置上让步。例如,低配版本仅配备倒车影像,前后驻车雷达需要选购中高配;低配版本没有电动后尾门,也没有配备内置行车记录仪。国内造车新势力推出的10万级别车型中,有一些已经将电动后尾门和前后驻车雷达作为标配。
选购这辆车的部分用户,等提车到手还发现产品有诸多问题。
有消费者投诉表示,自己购买的东风日产N7电动车提车当天行驶不到20公里即出现故障,问题包括仪表盘提示“智驾系统故障”,以及踩油门车辆不加速。还有用户称,自己的日产N7提车后续航差,始终跑不满300公里,寻求售后帮助无果。



图片来源:投诉平台截图
而在当前造车新势力最关键的护城河智能驾驶上,东风日产N7采用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支持L2级智驾系统。但从社交媒体上用户的反馈来看,在识别和决策逻辑上,日产N7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03
N7失利,N6堪忧
东风日产N7的失利,并非单一车型的折戟,而是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关键战略试错的落空。
日产N7与之前日产推出的轩逸纯电、艾睿雅(ARIYA)、奇骏等车有所区别,N7基于日产最新的新能源平台,是一款真正意义上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能源产品。
过去几十年的合资历史中,外方通常主导产品开发,合资公司主要负责营销和制造,极少拥有产品定义权。但这些惯例在N7开发过程中被打破,此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周锋表示,“在新能源车型上,除了基础定位和造型,我们(合资公司)基本能决定99.9%的内容” 。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大胆交权放手一搏的车型,在大定“小胜”后,实际交付的表现却不及预期,让预计在第四季度上市、与N7基于同一平台架构的N6,前途堪忧。
日产迫切需要在华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去年,日产中国区销量仅约69万辆,较2021年的138万辆明显下降,接近腰斩。根据日产汽车预计,2025财年,日产全球零售销量预计下降2.9%,至325万辆。
这一预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正是预计中国市场销量将下降。此前,日产在华销量已经连续6年下降。
销量带来的压力直接反映在财报数据上。今年上半年,日产发布了其20多年来利润表现最差劲的一份年度财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全年业绩显示,日产汽车当期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48亿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同比下滑87.7%。
当其净亏损为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2亿元),作为对比,其2023财年为盈利32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2亿元),由盈转亏。
经营不善带来的生存压力步步紧逼,早在2024年11月,就有消息称,日产汽车现金流只够撑12至14个月,换言之一年内日产汽车就会破产。外界对日产能否独立扭亏疑虑重重之际,本田与日产宣布将开启合并谈判,但合并最终告吹。这也意味着日产必须独立面对财务困境。
日产手中剩下的牌已经不多了。尤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残酷淘汰赛中,其合资公司东风日产的昔日光环正在加速褪色。日产N7的不孚众望,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公司的战略误判——中国新能源赛道已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游戏,如果无法解决产品、交付和口碑上的系统性短板,激进定价只会加速透支品牌信誉。
参考报道:
第一财经:《N7月销量下滑,日产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