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黑板报”系列#
很多人对小熊电器的最初印象,始于一款爆火的“酸奶机”。那正是它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成功出圈的起点。
彼时,独居青年群体逐渐壮大,他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悄然觉醒,那些专注单一细分功能的小家电,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小熊电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消费趋势,它带着辨识度极强的“萌系”设计,精准地瞄准了年轻消费市场。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定位,专攻那些被忽略的小众细分需求,一步步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只是,随着品牌的快速发展,关于产品质量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远不如品牌形象那般“可爱”。
曾经炙手可热的“小家电第一股”,也逐渐被市场冷落。
质量争议不断,产品甚至“爆炸”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小熊电器的好评声。
有用户称赞其豆浆机 “颜值可爱,实用性拉满”。

也有人分享小熊电蒸锅的便捷,称“热玉米、蒸包子几分钟就能搞定,用着安心,清洗也省事”。

然而,与正面声音并存的,是大量覆盖主流产品线的负面反馈。
从基础功能失效到危及安全的事故,消费者的投诉与吐槽层出不穷。
有人吐槽自家的小熊破壁机,打出来的豆浆里还残留着未打碎的豆子,这样的成品,根本不敢喝。

也有人分享了购买茶吧机的糟心事。
第一次收货,就发现放桶装水的部位是破损的,只能无奈退货重拍。可第二次送来的机子,接水时又出现了漏水问题。联系客服后,对方表示要补发一个面板试试,结果新面板还没寄到,原有的面板显示屏先失灵了,再也亮不起来。

电饭煲的问题同样不少。
有用户买了两个小熊电饭煲,一个用了一年多,盖子的弹簧就坏了,打开和合上盖子都格外费劲;另一个用了两年多,某天一插上电,就突然冒出浓烟。

烧水壶也难逃争议,有消费者只是用它烧了一壶开水,壶身竟莫名裂开。

比这些更让人揪心的,是潜藏的安全隐患。
从社交平台和投诉渠道不难发现,不止一位用户遭遇过小熊电器爆炸的情况。
有人刚买的小熊养生壶,使用不到一个月,烧水时就突然爆炸,吓得家里的老人小孩惊魂未定。

还有人家里的电饭煲发生爆炸,导致妻子手部二级烧伤。

最让人痛心的,是 9 月下旬山东济南一位网友的遭遇。家里的小熊玻璃养生壶突然爆炸,在场的 1 岁孩子不幸被波及,全身 40% 的面积被烫伤。
针对上述事故,小熊电器方面曾回应称,因无法接触到涉事产品,暂无法判断事故原因,后续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通报媒体与用户。但截至目前,事件曝光已近一个月,仍未公布任何进展。
更让人唏嘘的是,出问题的这款 YSH-D15Y3 型号养生壶,在某电商平台上标价68 元,卖出了30余万件,曾稳稳占据店铺煎药壶年度畅销榜的首位。而且在其产品详情页上,还清晰标注着“耐高温冷热交替不易裂”的宣传字样。

这些发生在日常里的意外与失望,正一点点消磨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而消费者信任的裂痕,也逐渐在企业的业绩和资本市场表现上显现。
股价较巅峰回撤约70%
回顾小熊电器的财务表现,2022年无疑是其高光时刻。
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约41.18亿元,同比增长14.18%;净利润约3.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31%。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锅煲类、壶类及西式电器等厨房小家电的强劲销售,三类产品分别实现30.91%、19.87%和12.03%的增长。
然而,增长态势在2023年已显疲软。尽管营业收入仍同比增长14.43%,达到47.1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却明显放缓至15.24%。
2024年财报显示,小熊电器营业收入仅微增0.98%至47.58亿元,增速较前两年明显放缓,而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跌35.37%至2.88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小熊电器在2024年7月收购罗曼智能61.78%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后者贡献了6883万元净利润。
若剔除该并表收益,小熊电器主业的实际盈利水平更为低迷,自主盈利能力已现下滑。
进入2025年上半年,小熊电器业绩表面上有所回暖。
营业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增长27.32%;扣非净利润1.87亿元,增幅达52.45%。
但若深入分析,增长质量并不乐观,核心问题仍未解决。
作为营收支柱的厨房小家电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增长5.02%至16.7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降至66.02%,不仅低于公司整体增速,也跑输了国内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9.3%的行业涨幅,显示其市场竞争力持续弱化。
母婴小家电虽增长40.54%,但收入占比仅5.73%,对整体拉动有限。
此外,罗曼智能的并表收益仍是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剔除后公司内生增长动力依旧不足。
费用结构方面,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虽从28.18%降至25.32%,但费用总额仍同比增长至6.42亿元。
其中销售费用增长8.19%,持续处于高位;研发费用虽增长14.40%,但基数偏低。
2024年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4倍以上,2025年这一“重营销、轻研发”的格局未变,导致公司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高营销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业务增长,反而持续侵蚀利润。
此外,小熊电器的股价也持续承压,自2020年触及165元/股的高点后,便步入长达五年的下行通道。
2024年9月更创下35元/股的历史新低,较高点跌超79%。
2025年上半年,尽管半年报业绩“双增”,市场却反应冷淡,财报发布当日股价一度跌超7%。截至10月22日,股价报收48.30元/股,较高点仍跌约70%。

与此同时,高管减持行为也加剧了市场担忧。
2023年以来公司多次发布减持计划,2025年6月股东刘奎、黎志斌拟减持不超过13.03万股。
其中,副总经理刘奎在8月11日至9月8日期间减持7.96万股,套现约426万元,时间点恰在半年报发布前后,引发市场对其“精准套现”的质疑。
内部人士的减持行为,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再加上质量争议缠身,若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战略、加大研发、聚焦核心主业并提升运营效率,小熊电器当前的表面增长将难以持续,未来或面临更深层的经营挑战。
护航品质消费,共迎安心 “双十一”。“双十一”不仅是优惠比拼,更应是质量与信誉的试炼场。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推出“双十一黑板报”系列,聚焦购物狂欢中最应被坚守的底线——商业诚信。若您有相关线索,欢迎随时提供,共同守护消费权益。爆料邮箱:all_cj@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