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CFA协会携手凤凰卫视联合主办“2025中国投资论坛”,聚焦可持续投资新范式、产业绿色转型路径以及ESG人才培育等关键议题。本次论坛作为“2025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的平行论坛,汇聚来自实体经济与金融投资领域的众多领军人物,共同探索具有创新性与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CFA 协会亚太地区研究与倡导资深总监梁家恩,CFA
CFA 协会亚太地区研究与倡导资深总监梁家恩在演讲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创造了真实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需要被理解和管理的显著风险。她强调,AI的发展是指数级的,而人类习惯线性思维,因此必须正视这一变革。
梁家恩通过几个实例说明了GenAI如何助力ESG。在可持续投资方面,GenAI可以充当“超级阅读者和超级分析器”,处理海量非结构化ESG信息,帮助基金经理识别模式、发现不一致之处,从而将人类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在环境层面,GenAI能优化电网运营,通过更精准的预测和整合可再生能源来提高能效,并以阿里云降低其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PUE)值为例。此外,她还介绍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狗“Spot”等工具,如何通过创建“数字孪生”来模拟场景、预测故障,从而增强运营韧性并改善环境成果。
然而,梁家恩明确提醒,AI是一把“双刃剑”。其能源密集型特性本身带来巨大环境风险,例如训练ChatGPT-4和Llama 3.1模型分别产生了超过5000吨和9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中心巨大的耗水量同样令人担忧。她提出关键问题:“AI能否在消耗所有资源之前帮助拯救地球?” 在社会风险方面,自动化可能取代工作岗位,算法偏见可能渗透到招聘等多个领域。在治理上,她强调了CFA协会一直关注的重点:数据完整性、透明度和问责制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面对挑战,梁家恩建议个人应聚焦于四个关键领域以保持领先:数据素养、掌握可持续发展资质(熟悉ESG规则与披露框架)、“科技对话并保持人性”的能力,以及具备“4C”心态——保持好奇、具有创造力、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并坚持持续学习。她认为,在AI时代,人类的判断力才是差异化优势。
最后,她总结道:“AI并不总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决定如何使用它。” 作为专业人士,应当成为良知的化身,保护投资者与社会。未来属于那些能够负责任地使用这些工具,并将职业与影响力、伦理和战略思考相结合的人。请记住,人工智能可以处理数据,但它还不能读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