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品牌观察官
又一个新能源车企转亏为盈,一度有可能成为继比亚迪之后,车圈下一个千亿新能源巨头。
提起这家车企——赛力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会想到华为。
毕竟有了华为的强助力,赛力斯从某种程度上,真正做到了“逆天改命”。
图源:华为
不得不承认,赛力斯如今取得的辉煌成绩,有很大原因应验了当初选择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是多么的明智,这决策实在是太英明了。
毫不夸张地说,赛力斯从一个地方小厂,在车圈一路升级打怪,如今成了千亿市值的车企巨头,这一切都离不开60后创业“老兵”张兴海的果勇决策。
张兴海
靠8000元发家
凭一己之力,将专用弹簧价格打下来
说起张兴海,他的创业故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兴海是一名地道的60后重庆人,目前担任赛力斯集团董事长,他也是创始人。
但翻看张老板的过往经历,你不难发现,这位60后更像是一位“闲不住”的民营企业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拿出仅有的八千元,投资成立了一家当地的弹簧厂。
图源:网络
要知道,当时洗衣机内的专用弹簧价格一度被外企垄断,碍于技术落后,我们的洗衣机弹簧只能从外企手中花巨额购买。
但张老板钻研苦攻技术,和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最终打破技术壁垒,将价格更低的自研弹簧做出来了,实现了国内洗衣机专用弹簧从无到有的跨越。
图源:网络
终于不用再看外国人的脸色了,这款弹簧后来被命名为“方丝弹簧”,同样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价格更是低至1元左右人民币,率先抢占市场。
这次自研弹簧的成功,也让张老板成功拿下国内洗衣机弹簧市场近9成的份额,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直至今日,这款专用弹簧的技术还是被人津津乐道。而这,也让给张老板一举成名,成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张兴海
同吉利李书福一样,60后的张老板,骨子里有自己的执著,他是实打实的的创业者,也不局限于做个弹簧厂。
后来,他搞过弹簧,卖过减震器,还造过摩托车、微型车,如今进军新能源领域,打造了市值一度超2600亿的赛力斯。
可以说,张老板的多次创业心路,折射出老一辈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务实创新。
张兴海
这位深耕国内制造业近40年的“老兵”,用实际行动改写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历史。
但赛力斯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60后重庆“传奇”低调大佬靠实力出圈
作为赛力斯的掌舵人,张兴海经历了赛力斯曾连续多年巨亏的至暗时刻,同时也迎来了其利润与营收双丰收的高光时刻。
随着赛力斯赴港二次上市的步伐越来越近,其品牌和销量冲高很有可能再创新记录。
而拥抱华为,这在中国汽车史上,绝对算得上是张老板造车生涯中尤为重要的一步。
图源:抖音
很多人说,赛力斯能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很大因素是有了华为这个“神助攻”。
这话,听起来好像没错。但你细品,华为与赛力斯的深度“捆绑”,归根结底是适配度高度吻合,双方一拍即合。
早在8年前,赛力斯就拿到了全国第八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更是成功“押宝”增程技术,又斥巨资打造“工业4.0标准”的重庆工厂,是国内少有的实现造车自动化率高达100%的新能源车企。
图源:网络
而华为的知名度和历史就更不用提了,早在2019年被欧美打压的时候,就开始寻找一家有实力高度自动化的车企做技术赋能应用测试。
用通俗的话讲,赛力斯在当年很多人都不太看好华为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其合作,这一点就值得很多车企学习。
双方需求一拍即合,两者地合作便由此展开。
可很多人还是觉得,赛力斯不就是靠华为技术赋能,打开知名度,背靠大树好乘凉,实现扭亏为盈。
图源:网络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位60后重庆车企老兵,有着很独到的行业洞察力和远见,他预判了行业的预判,抢占行业先机。
如果不是自身实力够强,华为又怎能在那个时候就选择赛力斯,并且合作多年,双方都实现共赢。
但赛力斯也深知,如今有不少车企都具备“含华量”,而赛力斯能够脱颖而出,这不也同样说明其实力。
要是说,华为带来的是智能技术赋能车企,那造车这块还是要看车企本身,毕竟只有自身技术本领过硬,才有望成为真正的杠把子。
如今的赛力斯,不管是品牌声誉,还是销量,都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这无疑是对其最有力的宣传。
目前来看,赛力斯已先后从华为那买下问界所有商标、引望10%的股权,今年6月还收获50亿元的投资,这些无不是为港股IPO上市提供了更多的底气。
今年10月9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达成合作,赛力斯的第二成长曲线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图源:企业公告
在与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后,赛力斯在10月10日,股价大涨4.79%,收盘价报167.67元,总市值达2739亿元。
专业人士分析,这次双方的合作,真正实现“人+车+机”的深度融合,赛力斯有望成为A股的“特斯拉”。
图源:赛力斯
其实,赛力斯涉足具身智能业务也有迹可循。
官网信息显示,早在今年三月,赛力斯就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早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等科研机构也都有深度合作。
图源:赛力斯
而且,赛力斯今年的招聘公告里,也曾有招聘相关具身智能的岗位。
由此看来,赛力斯布局机器人产业已久,未来估值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边是与华为的硬核合作,一边又与字节跳动有深度融合,赛力斯的出海布局在AI+的产业趋势下,有望实现“AI+智能汽车+机器人”的多元生态。
图源:赛力斯
多元化合作越频繁,赛力斯的底气会越足,但投入也是可想而知的。
招股书61次提及华为
70%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
大家都知道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发投入往很“烧钱”。华为重研发有目共睹,新能源车企重研发也是有口皆碑,赛力斯也不例外。
正如招股书提到的一样,提及华为超60次,可见华为与赛力斯的关系紧密。
双方合作能否进一步持续加强稳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的意愿,这也是招股书中提及的可能风险。
图源:网络
但值得肯定的是,华为助力赛力斯,帮助旗下的问界品牌“一炮而红”,这样的车企典型案例,无疑是成功的。
毕竟并不是每个新能源车企,尤其是进军豪华车型领域的智能汽车,都能像问界一样这么“扛打”。
图源:招股书
在问界官方,首开行业先河,做出新的质量承诺:消费者可亲自参与自己车辆的工厂验收终检,认可后才提车。
如果不是产品质量过硬,这样“高调”的承诺无疑是铤而走险的。
但正是由于赛力斯有这样的底气,问界品牌才能在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中“遥遥领先”。
图源:赛力斯
如果赛力斯港股上市成功,招股书提到70%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足以见其对研发的重视。
对于企业而言,两地上市可为企业带来很多便利,不管是全球知名度,还是技术研发投入,都将会有质的飞跃。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赛力斯的研发人数超8000人,2024年研发费用达56亿元,较2023年的17亿元,同比增长229.2%。
图源:东方财富网
尽管从数据上看,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在新能源车企中不算突出,与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车企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不难看出,从2019年的不足7亿元的研发投入,到如今年超50亿元的研发费用,赛力斯保持了很强劲的增长速度。
而持续多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赛力斯用真金白银换来了销量和口碑,在技术领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作为高端豪华车的代表之一,赛力斯旗下的问界产品持续刷爆朋友圈。
不管是曾连续多次蝉联50万以上豪华车月销冠的问界M9,还是荣获2024新势力车型年度销冠的M7,问界汽车在市场和消费者心中的表现称得上是可圈可点。
图源:问界
2024年是赛力斯尤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企业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从历年财报也不难看出,赛力斯的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巨亏38.32亿元变为2024年暴赚59.46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的归母净利润为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在A股汽车领域位增速位居榜首。
图源:东方财富网
相比之下,同期的比亚迪增速仅13.79%,上汽、长城、广汽等老牌车企则纷纷掉队,呈负增长趋势。
不过,诸多亮眼数据背后,赛力斯也面临来自销量、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写在最后
如今的赛力斯,一旦在港交所上市成功,将会成为今年国内最大造车IPO,有望扭转负债率高的颓势。
图源:问界M9
而另一方面,赛力斯对华为的“依赖”也一度是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顾虑。
毕竟随着“鸿蒙智行”的团队成员越来越多,赛力斯从“专宠”变成其中的一员,未来仍充满很多不可预知性。
毕竟,任何一家企业决定其生死的,往往都不是单个品牌。
真正考验赛力斯的时候已到来,能否在众新能源车企中继续保持高增长,重塑核心竞争力,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新鲜血液,这些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图源:赛力斯
但赛力斯的出海布局,也有望打破“高端=外资品牌”的固有认知,对行业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有望成功落地,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