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股价异动的直接催化剂,来自于一则关于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重磅布局的市场消息。此前,有本地媒体报道称,这家科技公司正在开发一项AI业务,或将对字节跳动旗下的同类产品构成挑战。
根据新浪网信息,这项被称为“C计划”(Plan C)的业务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已经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筹备。其组织架构凸显了阿里内部的重视程度:项目由旗下夸克核心团队牵头,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成员深度参与。
这种“核心业务团队+顶尖研究院”的配置,确保了项目既具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又能获得前沿技术的坚实支撑。
消息源进一步透露,“C计划”的重点方向高度聚焦于对话式AI应用领域,且近日将有首个新成果落地。预示着市场无需等待太久,便能一窥“C计划”的面貌。
不过,即将浮出水面的只是阶段性成果。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且依赖模型技术突破的产品。”
而关于“C计划”代号的由来,目前业内也有几种猜测。一种说法是,“C”代表“Chat”,即夸克可能会推出全新的对话形态。另一个更具火药味的猜测是,代号“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寓意不言自明,被指目标即为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
截至发稿,针对上述市场传闻和猜测,阿里巴巴集团方面未作回应。夸克相关负责人也向观察者网表示,“暂时没有回应”。
“不否认、不承认”的态度,更为此事增添了几分想象空间。值得深究的是,如果消息为真,阿里为何在此刻落子?又为何选中夸克团队牵头?
抢占下一代入口可能是原因之一。搜索与浏览器作为传统信息入口的价值正在被重构,夸克本身已在25岁以下年轻用户中积累了相当的认可度。将先进的对话式AI能力深度整合至夸克这类平台,可以打造一个集信息获取、内容消费、智能交互于一体的新一代超级入口,这是应对未来竞争的关键布局。
应对字节跳动的挑战亦可能是重点。近年,字节跳动在AI大模型领域投入巨大,其“豆包”等产品发展迅猛。
据公开资料显示,“豆包”这款2023年推出的AI助手,凭借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字节跳动的流量分发能力,已在竞争激烈的中国AI市场中超越DeepSeek,成为月活用户最多的AI应用。
10月16日,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披露,豆包大模型的每日Token调用量从去年5月的1200亿增长至今年9月的30万亿,实现253倍增长。另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5年8月,豆包月活用户达1.57亿,位列中国原生AI App首位。
这或对阿里的核心业务边界形成了潜在压力,阿里推出“C计划”可能是一场“攻防兼备”的战略行动。
此外,“C计划”由夸克团队牵头,意义非凡。夸克作为阿里在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棋子,月活也已超1.5亿,其与电商、本地生活、云业务等虽有关联但更具独立性。以其为基点孵化AI应用,方式更为灵活,同时也能打破部门壁垒,并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提升自己在整个阿里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从当前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来看,一个由核心团队主导、战略聚焦明确的“C计划”,为市场注入了对阿里AI业务的新期待。不过,这项业务的具体产品形态、实际落地效果与未来商业前景,仍需理性看待。关键在于体验能否超越同行、形成技术壁垒,以及与阿里其他业务形成协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