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杨波
一家江阴上市公司磷化工工厂发生火灾,与一家苏州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突然解散,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件,二者背后,竟然有着神奇的关联。
今天下午,据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日位于无锡江阴市的澄星股份(600078)发生火灾。此外,9月份刚完成数亿元融资的苏州明星机器人创业公司一星机器人(OneStar),于10月份突然宣告解散。二者背后却指向了同一个实际控制人——李星星。
这位堪称中国最低调的豪门二代,不仅是吉利董事局主席李书福之子,更已在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卫星通信等领域,织起了一张庞大的商业网络。
1
澄星股份突发火灾背后,曾濒临退市
10月20日下午,据《潇湘晨报》等媒体报道,上市公司澄星股份所处的江阴市梅园大街618号发生火灾,现场浓烟冲天,街道被烟雾笼罩。江阴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后续将发布官方通报。
网传消息显示,疑似当地学校已通知家长提前接学生放学。
天眼查显示,澄星股份的办公地址正是江阴市梅园大街618号,主营业务为黄磷、磷酸、磷酸盐等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目前是国内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热法磷酸生产企业之一。
早在2020年,澄星股份因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未能如期解决,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同时,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进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一度命悬一线。
就在企业陷入绝境之际,李星星成为了它的”拯救者”。
2022年8月,无锡星盛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5.17亿元竞得澄星集团所持ST澄星1.71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5.78%,成为澄星股份新的实际控制人,折合每股成本约3.02元/股。据天眼查显示,无锡星盛州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浙江保合科技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正是李星星。
完成股份收购后,李星星亲自出任澄星股份董事长。
李星星入主澄星股份,主要出于与新能源汽车业务协同的考量。新能源汽车对磷系列产品需求旺盛,且当时黄磷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在其主导下,澄星股份2022年实现营收45.38亿元,扣非净利润2.79亿元。
不过,李星星掌控澄星股份后,公司经营再度面临压力。2023年,受制于上游磷矿石价格高企及下游需求疲软,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6082.91万元;2024年亏损进一步加剧,归母净利润为-1.99亿元。
好在李星星当初收购股份的成本较低,未出现股权投资浮亏。2025年上半年,澄星股份净利润已实现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3328万元,公司股价则上涨至9.8元/股。
截止发稿前,事件有了最新回应。据财联社报道,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火情系黄磷罐车泄漏,接触空气后引发自燃,目前已全部扑灭,没有任何人员受伤情况。由于事故发生的厂区涉及搬迁,根据计划该厂区即将停产,因此事故不会对公司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
具身机器人创业公司突然解散
近日,另一则关于李星星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证实,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一星机器人(OneStar)已处于解散阶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公司原办公场地的LOGO已被拆除,多次发布一星机器人动态的微信公众号也已清空全部历史内容。
在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这样一家明星企业突然倒下,难免令人疑惑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据天眼查显示,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9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控股股东为苏州吉星高照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李星星,其通过股权穿透控制公司65.66%的股份。
一星机器人堪称”含着金钥匙出生”:公司董事长潘运滨曾任吉利卫星板块总裁,现任吉利半导体公司CEO,是资深技术专家;2025年6月,来自上海AILab的明星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丁琰加入研发团队,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
2025年9月,一星机器人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约共建”智能机器人校企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上还发布了”星轮1号”轮式双臂机器人,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教授、苏州工业园区领导及李星星本人均到场见证。
据悉,一星机器人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痛点与前沿方向,锚定三大重点攻关领域:高精真机数据采集技术、具身VA/VLA模型训练、本体硬件设计开发及核心部件性能瓶颈突破等。
依托强大的背景资源,一星机器人在成立后的四个月内迅速完成多轮融资:8月,宣布获得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机构投资;9月,又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银河通用、蓝黛科技、中新集团等知名机构。
创立之初,一星机器人便确立了”倒做AI”的发展路线——区别于传统AI”先建模型、再找场景”导致的”落地不实用”困境,其从真实任务和生产场景出发,让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反复训练,这一先进理念更强化了其”豪门基因”。
按理说,刚完成两轮融资、背靠强大资源、身处热门赛道且明确落地场景的一星机器人,不该如此仓促退场。这是否只是又一个”富二代投资失败”的故事?答案或许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吉利集团一直在整合旗下智能业务,而一星机器人的业务方向与吉利旗下千里科技(601777.SH)存在重叠。千里科技专注于智能驾驶与机器人技术,且已于2025年10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被视为吉利整合内部资源的核心平台。因此,市场猜测一星机器人可能将与千里科技进行整合,以避免同业竞争。
此外,吉利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广泛:2025年6月已投资具身智能明星企业宇树科技,更早前还与优必选、智平方等公司达成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场景落地。
截至目前,李星星及一星机器人方面均未就解散传闻作出官方回应。
3
揭秘”低调二代”的商业版图
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李星星毕业于牛津大学,2012年起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监事,2015年起出任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2022年起担任浙江耀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在担任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李星星成功推动领克品牌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主导吉利CMA模块化架构落地。该架构支持沃尔沃XC40、极星2等近20款车型研发,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全动力类型,成为吉利全球化竞争的技术基石。截至2020年,CMA架构车型全球累计销量突破60万辆,助力领克品牌站稳市场。
2022年起,李星星将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打造成吉利新能源技术核心平台。旗下建湖耀宁新能源公司生产的”神盾短刀电池”,凭借安全标准、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优势,已成功搭载于吉利集团多款新能源车型。此外,耀宁科技通过控股晶科电子切入智能车灯赛道,客户覆盖吉利全系及广汽等品牌。
通过耀宁科技,李星星还投资了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推动吉利星座一期64颗卫星组网完成,实现全球(除南北极外)实时通信覆盖,卫星制造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45%,并与阿曼、马来西亚等20国达成合作。
入主澄星股份后,2025年1月,李星星带领公司启动年产14万吨磷酸、3万吨电子级磷酸及4万吨磷酸盐衍生品项目,正式切入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
此外,李星星通过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昂步投资、杭州朗马投资等37家企业构建起投资矩阵,重点布局新能源与半导体领域,形成”实体产业+金融资本”的庞大商业版图。
你们如何评价这位低调二代的投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