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行情来袭!公募人士: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行情步入第四季度,此前大火的科技板块、固态电池等集体熄火,取而代之的是“缺席”近期牛市的红利板块再度企稳,在银行、保险股的提振下担纲行情的稳定器。

多家公募指出,当前市场资金寻求避风港,使红利资产的防御属性重新获得关注。在A股和港股红利资产对比中,港股凭借更高的股息率,或更受到险资青睐。

红利股回暖

此前,在创新药、人工智能带动的波澜壮阔行情中,红利板块无疑存在感不佳,面对轮番涌现的翻倍股、翻倍基,投资者在红利资产中遗憾“躲牛市”。

南方基金解读认为,在关税消息发酵前,市场呈现明显的成长风格占优格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主线表现活跃,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对偏防御的红利板块形成“虹吸效应”。在由风险偏好驱动的行情中,例如近期的AI科技浪潮,资金往往更青睐高成长板块,而红利策略因其稳健属性,节奏往往会慢半拍。

然而步入四季度,行情切换痕迹明显,截至10月17日,月内沪深指数跌幅分别超过了1%和6%,而在银行、保险股和资源股轮番提振下,中证红利指数涨幅约为2.48%。

此外,成分股中包含了中国有色矿业、新华保险、中远海能以及若干银行股的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亦在近期持续走高,并在历史新高处徘徊。

有公募指出,当前市场资金寻求避风港,使红利资产的防御属性重新获得关注。南方基金基金经理崔蕾认为:“当前市场成长板块的调整空间仍较难准确预判,但即便企稳,也需较长时间‘蓄势’修复,短期内仍缺乏明确主线。此外,随着三季报披露期临近,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纯题材类个股面临较大考验。”

崔蕾表示,在此背景下,红利低波策略展现出多重配置优势:首先是股息吸引力回升:主流红利标的股息率已重回4%以上,长期配置价值显著增强。

其次,银行板块调整充分:经历前期回调后,银行股自高点最大回撤约15%,近期跌破年线后企稳反弹,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最后,年底资金风格切换:部分绝对收益型资金为布局2026年行情,逐步回补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品种,推动资金向红利资产倾斜。

浙商基金也表示,一旦市场进入缩量调整阶段,高杠杆拥挤交易方向可能面临“多杀多”的调整风险。在此背景下,追涨高估值主线的胜率与赔率已出现明显下降,资金向低估值、高性价比板块迁移的趋势正在形成。

恒生红利板块“性价比”更为凸显

在A股与港股的对比中,多名公募人士认为港股或更有性价比。数据显示,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达到6.02%,显著高于中证红利指数。同时,其市净率(PB)为0.61倍,市盈率(PE)为6.81,展示了其在分红潜力上的优势。

“我们以代表性的行业来看,银行和高速公路是最典型的红利股,整体银行现在股息率A股是5个点左右,港股是接近6个点,整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基本面也走出了底部。高速公路也是一样的,现在的股息率是4个点左右,基本面也基本下修到位了,尤其是港股估值更便宜,因此,这两个板块其实已经有绝对的性价比了,持股周期比较长的人其实已经开始在买了。”华北某公募投研人士透露。

此外,华安基金许之彦表示,保险资金将成为股市的重要增量资金,港股红利则是险资配置的重要方向。保险资金与红利板块的低波动、高股息特性相契合,尤其在当前长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险资有望加大对红利策略的配置力度,形成中长期资金的正向支持。此外,政策环境的支持也为红利板块提供了坚实后盾。

华创证券分析称,H股具备折价优势,且机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可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由于港股国际化程度高,通过动态平衡相关持仓,险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组合整体波动。

近期,红利细分领域中,银行板块表现更为出色。许之彦认为,银行业作为港股红利中的权重板块,未来有望迎来基本面的改善。

“政策呵护下,港股红利的权重板块银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今年监管在维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基调的同时,更注重维护银行合理息差空间,息差降幅趋稳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速改善。此外,地方化债+稳地产+反内卷等政策组合拳下,银行贷款的尾部极端风险已大幅缓释,有利于减轻银行不良资产压力,资产质量估值折价有望修复。”许之彦表示。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