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
门急诊服务总量破53万人次
走进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的门诊大厅,来自京津冀等不同地区的口音在此交汇,自助挂号机前、候诊区内秩序井然。这座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医疗新高地,正以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
通州院区启用一来年,门急诊服务总量已突破53万人次。通州院区现已开放32个病区、1220张床位,床位使用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截至目前,出院患者达6.09万人次,实施手术4.52万例。尤其在心脑血管核心领域,心内科介入手术量达3.53万例,占全院总量的45.31%;心外科手术7893例,占全院38%。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门诊大厅
一年来,医院各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一站式解决各类门诊问题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减少患者奔波的门诊“一分钟步行圈”,医院还自主研发了面向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自助机,方便乘坐轮椅的患者以适宜的高度进行挂号、缴费等操作,还有集舒缓音乐、艺术观赏与快捷用餐于一体的门诊疗愈空间……医院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点滴细节中,让诊疗变得更有温度。
“空地一体化”救援通道打造区域急救网
通州院区急诊危重症中心拥有完善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实现了流水、抢救、留观、输液、EICU的一体化布局。急诊推出的“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为急危重症患者打通了生命绿色通道。在急诊危重症中心,患者无需因缴费手续片刻耽搁,抢救优先、治疗先行,真正将“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在北京安贞医院,绿色通道从来不是简单的“优先通道”,而是一道面向急危重症患者筑起的坚实“生命守护线”。胸痛中心7×24小时高效运行,“门球时间”(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约为40分钟,达国内先进水平;卒中中心建立了急性脑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可实现快速血管开通;住院楼顶层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可实现空中急救与陆运急救衔接,“空地一体化”救援通道将生命救援的触角延伸至全国,真正体现了从入院到治疗的“安贞速度”。
25款机器人“员工”覆盖全诊疗流程
如今,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临床各处活跃着许多机器人“员工”。
作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首家“机器人+医疗”应用示范单位,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正在全力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多元场景中的应用,现已有25款机器人在临床试用,覆盖了门诊、药房、病房、手术室、导管室等多个区域。
导诊机器人为用户智能答疑
在智慧药房,大小机器人穿梭于二级库,通过接力的方式,将药品运输至发药机进行药品补充。发药机内机械臂快速精准移动,按照处方准确取出相应药品。患者通过手机报到后,最快30秒即可完成取药,95%的患者可以在5分钟内获得药品。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全自动配药机器人3只机械臂精准配合,在无菌环境下自主完成取药、切割安瓿瓶、震荡混悬、贴签等全套操作,精准无误地完成输液药物配制。配药机器人实现了“零差错”,每小时能配置80至120袋药液,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自动配液机器人正在工作
以手术类机器人为例,骨科“天玑”机器人凭借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的脊柱或关节手术;血管介入机器人则如同医生“第三只更稳定的手”,可以在导管室协助完成精细的血管内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高清3D视觉与震颤过滤技术,可以在心脏、泌尿等多个外科领域实现精准微创操作……机器人“员工”作为医生们的智慧助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精准的手术治疗选择,正在成为北京安贞医院智慧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京津冀患者
作为北京市东部地区的医疗高地,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承载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过去一年,通州院区来自天津、河北等异地患者占到了45.69%,数量几乎占到了一半,这充分证明了通州院区强大的区域辐射能力,有效疏解了中心城区的诊疗压力。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深化与河北廊坊市北三县医疗合作,共同打造北京东、北部神经疾病医疗共享圈。其中,与香河县中医医院共同确定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等优先病种的双向转诊清单;为进一步扩大辐射区域,医院还组建了专家团队定期赴河北廊坊市北三县的医院坐诊、会诊、手术、查房,让当地患者不用跑远路,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团队前往河北义诊
对北京安贞医院来说,通州院区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接下来,医院将稳步推进两院区一体化发展,继续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全力打造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最后一站,肩负起区域医疗高地的使命担当,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三地乃至全国的百姓。
(通讯员 北京安贞医院 刘欢 张馨心 摄影 朱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