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妇产科遗忘的病人


编者按:

潮热、盗汗、关节痛、情绪低落、阴道干涩、睡眠障碍……

这些被看作「忍忍就好了」的症状,正在困扰着 60~80% 的更年期女性。

在我国,每年约有 1200 万女性受到更年期症状及相关疾病的折磨,然而全国更年期保健门诊的日均接诊量却不足 1.5 人次。[1-2]

每年的 10 月 18 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些被妇产科遗忘的病人。

开不出的药

王梅曾是广东一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退休后,她曾到某体检中心做顾问医生,根据她的调查,400 名来体检的女性中,处于更年期的有 59 人,90% 都出现了更年期的症状。其中只有 2 人了解更年期可以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实际去就诊的为 0 人。

「每个人我都聊了,我说难受了可以去治。她们反而告诉我,要顺其自然。」王梅说。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图中非王梅医生本人)

据柳叶刀估计,超过 75% 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潮热、月经不调、盗汗、性欲下降、情绪低落和焦虑、认知功能差和睡眠问题等症状。虽然仅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出现严重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但仍然可能会对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和工作状态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6]

王梅回忆,在 2013 年前后,她的一位本科同学跳河自杀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与更年期阶段的抑郁状态有关。」这个同学是儿科医生,对更年期方面并不了解,当时治疗手段也尚未推广开。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我能多和她沟通,让她及时去就诊,也许她也不会走。」王梅说。

另一个诊疗时的困境,在于患者不敢使用激素药物。

2000 年初,由于一些研究发现激素治疗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激素治疗跌到谷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坚红曾发文表示,激素治疗相关的乳腺癌风险问题复杂且尚未明确,但因使用激素治疗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很小,远小于吸烟、喝酒、肥胖等风险所致的乳腺癌风险。[3]

她表示,乳腺癌风险主要与孕激素而非雌激素相关,并与用药时间长短和孕激素等种类等因素有关。因此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妇科医生已经有把握开出处方。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但其他科室的医生可能会不理解,主要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关注这方面的前沿进展和理论更新。」这一点,出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年期及妇科门诊的兰义兵深有感触。

兰义兵曾遇到一位因卵巢早衰出现更年期症状的患者,他开了雌激素后,患者说因为自己合并其他疾病(其实就是一个小的良性乳腺结节),另外那个科室的医生不建议自己吃,所以患者不想吃。

劝说患者使用激素可能需要一小时,而劝她不用也许只需要几秒钟。听到「不建议」后,这个患者再也没来过更年期门诊了。

在国外一项调查中,只有 39% 的女性表示,当全科医生或护士知道其处于更年期时,会立即给予激素替代治疗。[4]

2021 年河北省一项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显示,62.85% 的医护人员对更年期早期症状完全知晓,43.39% 的医务人员了解激素替代治疗,只有 11.97% 使用过,其中仅一半的人坚持了下来。[5]

「女性的价值不应该以生育能力结束定义

在上海某社区医院的妇产科诊室内,桌上厚厚一沓都是本社区内的孕产妇的档案。社区医生记录着每个孕产妇产检日期,在合适的时间电话随访。

王梅表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往往是监测当地社区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往往会被格外重视。「而更年期管理对医生来说既不是工作重点,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医院的管理层也不太重视,开设更年期专科门诊的意愿不强,医生也就有心无力了。」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我下基层的时候,带着年轻的医生出妇科门诊,他们对更年期患者不是特别积极。」王梅表示,当时年轻医生们都抢着要手术患者,除却经济原因外,手术患者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快的成长,处理也更程序化;而更年期患者可能需要聊很久,还容易产生投诉,又不遵医嘱用药,对年轻医生来说吸引力比较弱。

然而,更多的患者往往恰好就在基层。

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阮祥燕表示,「患者来三级医院就诊并不容易,许多患者有症状会选择先去社区看一下,但很多医生并没有能力去处理。」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曾对基层妇保/妇产科医生进行更年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 道更年期问答中,回答正确的题数均值为(12.15±2.09)道,说明基层保健人员对更年期及其保健知识掌握欠佳。[8]

对此,国家妇幼健康司建议:通过组建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推动市级与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以及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纵向联合,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完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图片

图源:妇幼健康司

以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为例。作为上级医院,它目前负责北京市 16 个区县妇幼保健院指导工作,协助组建更年期保健专家工作室,由有经验的专家带教培养学科骨干与团队。阮祥燕就负责其中 2 个妇幼保健院、1 个社区服务中心。

「在院内培养有意愿度的学科带头人是很重要的。」阮祥燕表示,「要真真正正将更年期门诊作为单独学科去建设、推动更年期门诊的发展,需要上下级医院的相互配合。上级医院的帮扶、下级医院的积极主动学习,这需要政府行为的参与,而不单单是医院自发的。

来自浙江大学妇产医院的医生马袁英表示,现在更年期门诊已经受到大家关注,并及时有效解决了就诊女性的更年期不适,也为这个阶段的女性预防老年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预防策略。

「不过我们知道,覆盖的人群还远远不够。」为了能让更多女性重视自己的身体,这群医生正在努力着。

在许多文化中,更年期长期含有贬义,或被完全忽视。

然而,女性的价值不应该以生育能力结束定义。相反,如果社会投资于女性相关事项,帮助其在中年及以后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和良好发展,以充分发挥潜能,则对于女性而言,这一人生阶段是机遇,也是新的开始,可拥抱富足、高效、充实且整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生。

致谢:本文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妇科副主任医师 兰义兵 专业审核

策划:yxtlavi | 监制:gyouza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