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突围,“最上进大省”果然是它


投注研发就是投注未来。与之高度相关的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常被国际上视作一国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R&D经费达到36326.8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9%,位列世界第12位,超过欧盟水平(2.13%)。

全国31省份贡献了怎样的力量?数据显示,去年有6个省份R&D经费规模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经费合计超过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

科创突围,“最上进大省”果然是它

研发投入靠的是“真金白银”,很大程度上与经济体量挂钩。表现在数据上,R&D经费规模排名全国前十的省份,大多也是GDP十强成员。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安徽,R&D经费规模超越湖南等经济体量更大的省份,位居全国第九;河南、福建两省经费规模则排在十名开外。

如果说经费规模代表总体实力,投入强度则更能反映当地的重视程度与决心。这方面,安徽表现亮眼——2024年R&D投入强度达2.76%,排名紧随经济强省江苏、浙江之后,也是7个超全国平均线(2.69%)中的中西部“独苗”。

进一步拉长时间线,看看“黑马”安徽有多猛?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安徽R&D经费规模与投入强度先后反超多个省份实现位次跃升,势头强劲。

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安徽“宁可穷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让企业失去创新动力”。据统计,去年安徽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的贡献率超80%。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R&D经费投入强度要保持稳定并不容易。然而,包括安徽在内的不少省份仍顶住压力加码投入。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上海R&D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并列全国第一;安徽与江苏、浙江齐头并进,均提升0.14个百分点。

此外,天津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3年3.48%降至3.44%,是全国唯一有所下降的省份。有观点认为,与经济实力“错位”的高强度研发投入,能否为这座老牌工业城市有效转化创新产出仍有待论证。

环视这场投注未来的创新突围赛,有人竭尽全力悄然“上位”,亦不乏考验之下重整步伐者。而数字背后,是关乎“长期主义”创新生态的全局博弈。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