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厚重的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外,是家长们攥紧的衣角、泛红的眼眶和无声的祈祷;门内,是精密仪器的“滴滴”声、医护人员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以及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较量。自2007年成立以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就像一艘坚固的“生命方舟”,载着从出生29天到青少年阶段的危重患儿,以尖端技术与拳拳爱心,在疾病的惊涛骇浪中,为无数家庭守护着希望的灯塔。
硬核底气:硬件+团队,筑牢生命守护防线
“重症救治,先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科室主任薛月玲常对团队说。作为守护泰安及周边地区危重患儿的核心阵地,这里的每一处配置,都为“救命”而生。
在床位设置上,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既考虑了重症监护的专业性,也兼顾了家庭的需求——18张专业监护床位满足危重患儿的精准照护,15张可陪护床位则为需要亲子陪伴的孩子留出空间。当多数医院的PICU还贴着“谢绝陪护”的冰冷规定时,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可陪护床位,成了许多家长的“定心丸”:“能守在孩子身边,看着他一点点好起来,再难熬的日子也有盼头。”一位曾在陪护床旁连续守了7天的妈妈,至今想起仍满是感激。
支撑起“救命”重任的,是省内一流的硬件设备矩阵。西门子高档呼吸机随时准备为呼吸衰竭的患儿撑开“生命气道”,日机装血液净化机(CRRT)能为肾衰、中毒的孩子清除体内毒素,费雪派克高流量氧疗机则为轻症呼吸问题患儿提供温和支持;还有床旁超声、血气分析机、电子支气管镜等设备,构成了集“监测-诊断-治疗”于一体的闭环生命支持系统。
硬件的背后,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精英团队。2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里,有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牵头把关,团队骨干均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齐鲁儿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安医生至今还记得,为熟练掌握床旁支气管镜的异物取出技术,他曾在进修医院跟着导师反复练习模拟操作,直到能精准判断异物位置、熟练控制器械;科室坚持每周开展病例讨论,把全国最新的重症救治方案“搬”到泰安,让本地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医疗资源。
生死竞速:用技术破解“不可能”的救治时刻
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不可能”从来不是停止抢救的理由。这里收治的,都是最复杂、最紧急的儿科重症——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意外伤害中毒……每一次救治,都是对技术精度与意志韧性的双重考验。
7岁8个月的明明,至今仍是医护人员口中“最惊心动魄的抢救”。入院时,他被确诊为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9项严重病症,送达PICU时已陷入昏迷,血压低到几乎测不出。“当时孩子的生命体征一直在往下掉,我们连换液体的速度都要精确到分。”参与抢救的护士回忆道。团队立刻启动紧急预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稳定呼吸,静脉通路快速扩容抗休克,胰岛素精准泵入控制血糖,同时联系药剂科连夜调配特殊药物。整整5个不眠之夜,医护人员轮班守在病床前,监护仪上的每一次数字波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当第5天清晨,明明缓缓睁开眼睛,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时,守在一旁的护士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他们赢了。
这样的“生命奇迹”,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并不少见。1岁8月的乐乐因咳嗽10余天、喘憋5天入院,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肺不张,转入PICU时已无法自主呼吸。医护人员迅速为他清理呼吸道,接上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开展抗炎等治疗。仅3天,乐乐的呼吸就逐渐平稳,顺利撤下呼吸机;5岁的小宇因脓毒症引发胸腔、心包、腹腔多部位积液,呼吸困难到无法平卧,团队紧急为他实施心包穿刺和胸腔穿刺,排出积液,再配合抗感染治疗,4天后小宇就能坐起来玩玩具了。
儿童电子支气管镜技术,更是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王牌武器”。无需开胸的深部气道异物微创取出术,曾救下误吞花生的1岁女童;重症肺炎的肺泡灌洗治疗,让被痰液堵塞肺部的患儿快速恢复呼吸;塑形支气管炎粘液栓钳夹清除术,更是为堵塞气道的孩子重新打开“生命通道”。“以前遇到气道异物,家长都要带着孩子去外地大医院,现在在泰安就能解决,既省时间又少遭罪。”一位患儿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温柔铠甲:让重症室里,飘满“家的温度”
“PICU不只是抢救生命的地方,更是抚慰心灵的港湾。”薛月玲主任的这句话,是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所有医护人员的共识。他们深知,住进PICU的孩子不仅要对抗疾病,还要面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而家长们,则在门外承受着煎熬。
为了减少孩子的恐惧,墙角的柜子里摆满了绘本和毛绒玩具。护士们除了完成治疗护理,还成了孩子们的“临时妈妈”:给不会说话的婴儿换尿布、喂奶,给懂事的大孩子讲故事、唱儿歌,甚至会记住每个孩子的喜好——3岁的妞妞喜欢粉色,护士就找来了粉色的小被子;4岁的浩浩爱听汽车故事,医生查房时会特意跟他聊几句“消防车”。有一次,一名5岁男孩因为想念妈妈偷偷哭,护士小李坐在床边,抱着他一起拼拼图,直到孩子脸上露出笑容。
对于家长,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坚持“开放沟通、透明守护”。主管医生每天都会定时和家长沟通病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治疗方案,避免专业术语带来的焦虑;在严格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还会安排家长探视,让孩子能看到爸爸妈妈的脸,听到熟悉的声音。“以前只能在门外等消息,心里七上八下的,现在能定期进去看孩子10分钟,知道他吃得好、有人陪,就踏实多了。”一位家长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感受。
去年,一名因溺水抢救的患儿在PICU住了10天。其间,护士们不仅帮他做康复训练,还每天给家长发孩子的视频:今天能抬抬手了,刚才能跟着哼儿歌了……当孩子康复出院时,家长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样的锦旗和感谢信,在科室的柜子里堆了满满一摞,每一封都藏着温暖的故事。
辐射守护:让“黄金救治”,覆盖泰安每一寸土地
“我们的责任不只是守好这一间病房,还要让更多危重患儿能及时得到救治。”作为山东省立医院儿科急危重症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早已构建了覆盖全市六个县市区的危重症转运网络。
无论是凌晨两点的肥城,还是暴雨中的宁阳,只要接到转运请求,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转运团队就会立刻出发。转运车上配备了便携式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医护人员全程守护,确保患儿在“黄金时间”内被安全送到医院。去年夏天,一名出生仅1个月的婴儿在新泰出现呼吸衰竭,转运团队冒雨赶路,2小时内就将婴儿接到PICU,经过抢救,孩子最终康复出院。
为生命守护,18年从未停歇
夜幕降临,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的灯光渐次柔和,但PICU的灯依然明亮。监护仪的“滴滴”声与医护人员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守护生命的夜曲。在这里,没有“下班”的概念,只有“患者需要”的责任;没有“放弃”的念头,只有“再努力一点”的坚持。
从2007年到2025年,18年的时间里,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守护了无数危重患儿,让一个又一个家庭重获幸福。他们用精湛的技术破解病痛,用温柔的关怀抚慰心灵,用坚守的身影点亮希望。当风雨来袭,他们就是孩子最坚实的港湾——这,就是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一个为生命永不停航的地方。(李欣、王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