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知名老板成老赖,57亿地标被抵债


作者 | 刘一

编辑 | 张恺翀

10月15日,上市地产公司皇庭国际,公告终止债务重组。

这意味着,本来要“浴火重生”的皇庭国际,彻底失去希望。被以物抵债后,其已资不抵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皇庭国际退市看来是板上钉钉,离破产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身为“深圳富豪团”副主席的老板郑康豪,也从资本宠儿,沦到老赖。

图片

丢失核心资产,筹划重组失败

据公告,皇庭国际终止重组的一大原因,是其深圳地标建筑被法院抵债了。

法院裁定,深圳皇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以30.53亿元交由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抵债。

这笔债,原是皇庭国际子公司融发投资,以深圳皇庭广场作为抵押,找中信信托借钱欠下的。2024 年7月,中信信托将债权转给了光曜夏岚。

深圳皇庭广场,是深圳的地标性商业项目之一,位于深圳CBD福田区的核心位置。

因为地段好,它还被称作深圳CBD的“钻石之心”。据公告,2024年底,皇庭广场价值57.498亿元。

没了皇庭广场,给公司带来巨大打击。

首先,收入失去了收入“顶梁柱”。

2024年,该项目贡献收入3.68亿元,占全公司的56%。以物抵债后,公司净资产约为-19.21亿元。受此影响,其未来还可能面临退市。

其次,自救的重组计划泡汤了。

2022年,皇庭国际尝试转让融发投资的股权来偿债。失败两次后,它终于与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他们约定:先一起开个“合伙公司”,让这个公司掏钱把融发投资的债还掉,再通过“债转股”把融发投资买下来。

但合作的细节迟迟没谈拢,现在核心资产也没了,只能终止重组。

图片

潮汕富商,想做到李嘉诚的百分之一

皇庭国际走到这一步,老板郑康豪也不好过。

企查查显示,郑康豪有5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条被执行人信息,合计被执行总额超50亿元。

郑康豪春风得意时,愿望是“希望能有李嘉诚的百分之一就可以。”可惜他始终不是。

跟李嘉诚一样,郑康豪也是潮汕人,出生于1976年,取得过天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郑康豪是个地产二代,父亲郑世进是恒浩地产的创始人。他在毕业后,就进入家族企业。2005年,29岁便接手公司。

2010年8月,郑康豪“打败”深圳昔日首富黄茂如,入主上市公司深国商,拿下晶岛国际购物广场项目。这个项目估值一度接近80亿元,因此郑康豪也展露头角。

但接手过后,深国商便持续2年亏损。2013年,晶岛国际购物广场改名“皇庭广场”正式营业,才扭转困境。

2015年,郑康豪将深国商的股票简称,也改称为“皇庭国际”。

图片

借旧换新,债务压顶

业绩有所好转,但建设项目的装修、设备都要花钱,皇庭国际的债务在快速累积。

为此,郑康豪到处找信托、银行借钱,而且借新还旧,利息极高。其曾向近10家金融机构,累计贷款超百亿元。

资金压力逐渐增大,郑康豪便进军金融领域,完成对同心基金及同心再贷款公司的收购,进入小贷、小额再贷、融资性担保等业务领域。

值得一提是,买下同心基金的股份,郑康豪也拿到了深圳市同心俱乐部的入场券。

“同心俱乐部”的实力,丝毫不输北方的泰山会。俱乐部里的商界名人包括马化腾、王传福、王卫、郭英成、姚振华、赖海民等,其中不少“潮汕帮”大佬。

据官网,郑康豪是是深圳市同心俱乐部的副主席。

皇庭国际周身麻烦时,大佬们很多也自顾不暇,对郑康豪的助力有限。

2021年,受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贷款难以获得续期,皇庭国际的债务集中到期,步入深渊。其中关键的一笔,还有前述向中信信托借款的30亿元。

在房地产下行时期,皇庭国际变现极其困难,资产估值的下跌加剧其压力。

尽管皇庭国际寻求过转型,进军半导体,但并不成功。其功率半导体业务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29亿元、0.73亿元,跟预期相差甚远。近5年,皇庭国际已经亏掉44.5亿元。

图片

结语

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核心,是通过“拿地-建设-销售”的流程快速回笼资金。但这个周期长,需依赖高杠杆才能持续,让开发商背上了高昂负债。一旦市场降温,资金危机便接踵而来。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认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15—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在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被称作“建筑业周期”。

美国自1970年以来,已进入第三轮房地产周期。这50多年中,开发商尚未有人能一直被记住。

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从1997年才开始市场化运作,尚未经历过完整的周期。目前,其正处于市场的筑底过程。在这一波淘洗中,无数房地产商逐渐走向暗淡,最终也将走向“消失”结局。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