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爱同行 “乳”此安心——2025世界乳腺癌日主题活动举办


10月12日,由“维爱同行”-患者关爱项目与光明网共同发起的“维爱同行 ‘乳’此安心”2025世界乳腺癌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健康,传递最前沿乳腺癌防治知识,消除当前公众对乳腺癌的误解与偏见,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在科学守护与人文关怀中,绽放生命的美丽。来自医学界、慈善组织、企业界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乳腺癌防治的希望与未来。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江泽飞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江泽飞

“能够看到众多乳腺癌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走向治愈,由‘患者’身份转变为‘康复者’,令人欣慰。”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江泽飞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在未来他期待医生群体与社会各界携手,以协作为女性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荣昌生物副总裁李建彬

荣昌生物副总裁李建彬

荣昌生物副总裁李建彬表示,各方携手推进乳腺癌防治相关工作,本质是“雪中送炭”——让科学知识通俗化、让关爱服务可触及,帮助更多女性朋友因了解疾病而不再恐惧,避免因恐惧延误诊疗,这正是活动最核心的意义与价值。

打破壁垒:跨界协作共筑女性健康防线

跨界交流

跨界交流

在跨界交流环节中,江泽飞教授,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患者组织代表铿锵玫瑰战友团杜庆洁,以及李建彬副总裁,围绕“乳腺癌防治与全周期管理创新”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结合各自领域实践分享经验与思考,为推动乳腺癌防治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江泽飞教授在交流中提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一直以来坚持以医学教育与行业教育为核心。一方面通过积极助力新药研发、大力推广CSCO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主动走进高校、乡村、企业等不同场景,广泛传递规范诊疗的理念与知识,始终致力于让规范诊疗真正落地临床一线,切实惠及广大患者。谈及未来发展方向,他明确表示,学会的核心目标将始终聚焦全周期管理,既要帮助早期患者实现治愈,为晚期患者延长生存期,也要向健康女性开展科普知识助力“少得病、晚得病”的预防目标,持续向社会传递“乳腺癌可防可治”的信心。

尹传红社长表示,自己从事科普工作后发现,古今中外,“疾病妖魔化”的现象并不少见。他认为,对疾病的不当认知对患者的康复以及良好医疗环境构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呼吁医务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媒体平台、官方机构、患者组织及医药企业等各方携手,以理性态度对待与疾病相关的话题,积极传播科学理性的声音,最大限度减少因偏见引发的不良影响。

从医药企业视角出发,李建彬副总裁强调,药物是企业开展工作的根本,研发更优质的药物则是企业核心任务。在他看来,一款真正的“好药”需满足四个核心条件:疗效优良、安全性高、患者能够便捷获取以及价格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针对乳腺癌治疗领域,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其突出优势在于安全性高,且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化疗药物等多种疗法联合使用,为临床医生与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

作为患者组织代表,杜庆洁提出了一份温暖的期待:希望媒体在科普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康复者的真实生活故事,用镜头或文字记录她们康复后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鲜活片段。她表示,这样的内容不仅能帮助消除患者群体可能面临的疾病羞耻感、职场歧视,也能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到患者在生育力保护、家庭关系维护等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让更多患者从这些 “鲜活的勇气” 中汲取力量,感受到“不被抛弃、仍能绽放生命光彩”的可能。

同向而行:多地专家共话乳腺癌防治新理念

科普沙龙

科普沙龙

科普沙龙环节,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聂建云,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兵,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中心副主任、乳腺肿瘤科主任宋玉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副主任张少华四位专家围绕乳腺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疗及疗法进展等话题展开分享,为公众带来权威、科学的健康科普。

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赵兵教授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与规范检查流程。他表示,无痛性肿块、皮肤出现“酒窝征”“橘皮征”、乳头血性溢液或呈现湿疹样改变,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都是乳腺癌可能的信号。而规范的诊疗流程需循序渐进,通过问诊、体检、影像学检查(B超、钼靶X线、MRI等)及病理穿刺,在此基础上结合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状态、Ki-67指数等指标,为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科学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核心环节”,赵兵教授说。

聂建云教授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乳腺增生、乳腺结节是否会发展为乳腺癌”的疑问,清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他解释道,乳腺结节只是一种影像学描述,不等于病变;乳腺增生则多为功能性变化,常与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和内分泌失衡相关。“这两种情况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大家不必过度焦虑”。他进一步指导公众如何看懂体检报告:重点关注“BI-RADS分级”,1~3级一般无需担心,4级以上需进一步评估。近年来乳腺微创手术不断进步,包括真空辅助旋切、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技术,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美观度高的优势,让良性病变治疗更加温和、精准。

张少华教授强调,乳腺癌的防治需牢牢把握“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核心原则。其中,全身治疗涵盖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局部治疗则包含手术、放疗及介入治疗。针对不同分期和分型的患者,治疗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早期、病理类型较好的患者以局部治疗手段为主,而晚期或高危类型的患者则需强化全身治疗。他特别提醒,放疗对接受保乳手术或存在大肿块、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尤为重要。“制定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宋玉华教授介绍,在过去,三阴性乳腺癌(即ER、PR、HER2均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被认为是治疗中的“硬骨头”。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如今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显著改善。她进一步解释道,三阴性乳腺癌之所以治疗困难,是因为其患者无法接受内分泌治疗或抗HER2靶向治疗,治疗手段仍以化疗为主。但是,随着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疗法的出现,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前景也在不断改善。“不断涌现的新药物、新技术,正在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宋玉华说道。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讲师蒋雯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讲师蒋雯

活动特别设置“音乐疗愈”环节,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讲师蒋雯带领在场观众,亲身感受音乐的疗愈魅力,共同度过一段舒缓身心的心灵放松时光。

铿锵玫瑰战友团

铿锵玫瑰战友团

活动最后,铿锵玫瑰战友团成员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传递抗癌信心

未来,期待社会各界持续携手,将科学守护与温暖关爱融入乳腺癌防治全周期,让更多女性远离疾病恐惧,在健康与希望中绽放生命光彩。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