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厦门人的传家宝”竟是它!一粒小药丸,承载四百年故事


什么是“传家宝”?

在一座城市的记忆里,总有一些东西能够跨越时间,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情感符号。它可能是一段旋律,比如鼓浪屿的小钢琴;可能是一种味道,比如土笋冻;也可能是一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物件。

而在厦门人的心里,有一样东西常常被称为“传家宝”——它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粒小小的药丸:八宝丹。

今年恰逢厦门中药厂60周年,国庆期间,中山路八宝丹药号即将举办特别活动,向全城讲述“一座城的传家宝、几代人的南洋情”。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段关于城市、关于家族、关于文化的回望。

八宝丹的历史与文化:从宫廷秘药到漂洋过海

八宝丹的故事要从明朝讲起。相传,当时的宫廷御医以牛黄、麝香、羚羊角、珍珠等名贵药材炼制成丹,因配伍独特、工艺精湛,被视为宫中秘药。明末时代更迭,这一秘方逐渐走入闽南百姓家中,在厦门生根。

到清末民初,随着闽南人“下南洋”,八宝丹成了无数华侨随身必带的“平安三宝”之一——茶叶、一包家乡泥土、和一粒八宝丹。彼时南洋瘴气重、饮食水土不服,八宝丹能解酒护肝、清热解毒、消炎退黄,成为漂泊游子们的护身符。

不仅如此,家人常寄八宝丹以慰游子,华侨频复“侨批”以报平安。一封侨批加上一粒八宝丹,就是跨越大洋的乡愁与亲情。

这粒药丸,因而不只是药,更是一段跨越四百年的文化符号。

厦门人的传家宝:家家户户的共同记忆

如果说鼓浪屿是厦门的名片,那么八宝丹则是厦门人药箱里最具代表性的“传家宝”。

在许多老厦门人的记忆里,家里药箱里总会有一盒八宝丹。老人们说,它是守护健康的“神丹”;中年人觉得,它是应酬场上的护肝伙伴;年轻人更把它视作“厦门特产”,带出门送长辈、敬领导。

几代人不同的使用方式,串联起了八宝丹的多重身份:既是医院里的名药,也是家庭里的常备药,更是漂泊游子的精神寄托。

它符合我们对“传家宝”的所有想象:有深厚的历史,有几代人的陪伴,有家喻户晓的熟悉感,更是这座城市的独有符号。北京有同仁堂、杭州有胡庆余堂、云南有白药、厦门人则骄傲的说“我们有自己的传家宝——八宝丹”。

传家宝的故事,正在继续

今年国庆,在中山路八宝丹药号,厦门中药厂将用一场沉浸式的中药文化展,讲述八宝丹的前世今生。“神丹下南洋·侨批寄盲盒”的互动活动,让人们亲手写下一封“侨批”,寄出一份祝福与惊喜。

从宫廷秘药到厦门名片,从老药箱到年轻人的朋友圈,八宝丹正以全新的方式继续它的传承故事。

或许,这就是“传家宝”的意义:它不只是过去的印记,更能在今天焕发新的生命力。

那么在你心中,什么才是厦门的“传家宝”呢?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