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阴道微生态临床与检验学术研讨会在泰州圆满举行


2025年9月27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阴道微生态临床与检验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泰州万怡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妇产科、检验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阴道微生态理念、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普及、技术创新、临床诊疗规范、多学科协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推动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防治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大咖云集,共话学术前沿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并分别致辞,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刘朝晖教授主持。三位专家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华医学会妇科感染协作组从早期成立,到阴道微生态理念提出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应用及全面推广的历程,强调了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的发展及规范化对减少阴道炎复发率、降低患者耐药性,提升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诊疗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检验科引入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临床与检验密切交流变得尤为迫切,第一届阴道微生态临床与检验学术研讨会举办正逢其时,未来双方还要尽快携手将中国率先建立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规范及标准,向国际学术界传递及分享。

学术报告环节,业内权威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上半场首个讲题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瑞芳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分享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诊治进展。她指出阴道微生态失衡是感染主因,当前存在单纯依赖抗菌治疗、微生态评价普及率低等挑战。同时,强调了阴道微生态评价是基于“革兰氏染色”的微生态形态学、功能学及临床症状等的综合分析,需要涵盖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致病菌等指标;此外,AI微生态评价技术、阴道菌群移植等新方案,为精准诊疗与微生态重建带来机遇。安瑞芳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是危害女性最广泛的疾病,阴道微生态评价是其诊治历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有效提升了下生殖道感染的诊治水平,且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后,由北京协和医院杜娟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赵云虎代表顾兵教授进行《从精准诊疗到微生态重塑: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趋势》主题分享,系统梳理该领域发展脉络与应用价值。报告指出,传统手工白带常规虽便捷经济,但主观性强、漏检率高且无法评估微生态;自动化湿片一体机通过标准化操作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却仍难满足微生态平衡评估需求。当前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整合AI与自动化,依托革兰染色结合AI图像识别,可精准诊断BV、AV、CV等多种阴道炎及混合感染,还能指导微生态调节剂使用。未来,核酸检测与NGS技术有望作为补充,进一步实现病原体精准鉴定与微生态深度解析,为阴道感染诊疗提供更全面支撑。北京协和医院杜娟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技术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临床需求推动理念变革、检验需求推动技术升级”的核心逻辑,让行业对该领域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次会议的产学研专题环节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国粦教授主持,阴道微生态评价产品企业代表、硕世生物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强博士进行汇报。王国强博士回顾了硕世生物作为“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的创新引领者”,于2014年推出首个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如今升级的全自动流水线实现“样本进、结果出”,AI辅助阅片综合识别率超90%,Nugent评分、AV评分等关键指标识别率大幅提升。企业还通过阴道微生态全国巡讲、学术培训、学术交流及多中心研究等工作,持续推动技术标准化及普及化。同时布局核酸检测、mNGS等前沿方向,助力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精准诊疗。洪国粦教授总结指出:产学研协同是推动医学技术转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桥梁,硕世生物在该领域的实践为临床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产品及技术支持。

会议下半场学术报告由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卫忠教授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新民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周宏伟教授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汶教授分别展示研究成果。周宏伟教授团队的陈慕璇教授带来《中国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与病原体关联特征》主题报告,分享了CALM 2004(中国临床微生态研究协作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阶段性研究结论,该研究覆盖全国21省41家单位,纳入超7500名18-50岁育龄女性,是我国首个千人规模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与病原体关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育龄女性生殖道核心菌群约68种,以惰性乳杆菌主导的CST III型最常见(占41%),菌群分布存在地域差异,40岁或成菌群变化关键节点。同时,HPV与解脲脲原体(UU)等性传播病原体共感染普遍,人型支原体(MH)与生殖道菌群关联最显著,UU及其特定血清型(如UUP6)是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危险因素,且主要通过高危HPV感染介导致病。该成果为育龄女性生殖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防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汶教授做了《女性人群下生殖道微生态、病原体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的报告,该前瞻性队列研究覆盖川、晋、内蒙三地12121名21-64岁女性,系统解析下生殖道微生态、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联。研究发现,微小脲原体(UP)、人型支原体(Mh)等是非HPV病原体中感染率最高的种类,HPV感染以52、16型为主。乳酸杆菌是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而菌群失调与HPV感染、宫颈细胞学进展显著相关。高危HPV(hrHPV)是高级别宫颈病变(CIN2+)的核心危险因素,非HPV性传播病原体(如MG、TV)则主要与低度病变相关,且病原体共感染现象普遍。此外,细胞学AI可识别微生态改变,为病变筛查提供助力。该成果为宫颈病变精准防控及微生态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卫忠教授总结称,详实的多中心研究数据为阴道微生态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支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新民教授则表示,AI技术在大规模数据分析中的潜力为精准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二者深度融合将为领域研究开辟新路径。

二、新品发布:硕世生物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隆重发布

会议期间,王国强博士代表硕世生物隆重发布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该流水线由自动生殖道微生态显微图像分析仪SS-AMS 3000、自动染色仪SDA-60(革兰氏染色)及生殖道分泌物综合分析仪SDM-100C连接而成,并得到AI深度赋能,机器综合识别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阴道微生态评价“样本进、结果出”的高效检测,硕世生物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切实解决当前阴道分泌物检测行业痛点——“阴道微生态评价报告系统全面,能很好帮助临床医生指导患者精准治疗,对临床医生友好度高,但以往阴道微生态评价对检验操作医生不友好,因为需要人工显微阅片、手工操作或半自化操作,人工经验成为检测通量的瓶颈等”。

如今,硕世生物新推出的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流水线,能有效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充分满足检验医生的需求,这将大大促进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的全国普及,对阴道分泌物检测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廖秦平教授、薛凤霞教授、徐英春教授、刘朝晖教授、安瑞芳教授、洪国粦教授、郝崇华教授等临床与检验代表专家及现场六十余名全国专家共同见证发布。

三、共识启动:推进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规范

在本次会议上,《阴道微生态评价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启动会正式召开,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慕璇教授介绍主要内容及规划,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医学装备检验医学分会等多学会联合发起,全国3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

阴道微生态评价规范2016年主要由临床专家(中华医学会妇科感染协作组)共同制定,其内容对于检验医生关注的标本运输、室内质评、室间质评及报告体系的规范等涉及较少,此次共识将聚焦检验视角,重点完善共识规范,将纳入AV革兰氏染色评分、AI辅助阅片、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规范,并计划向全球传递中国理念及标准,为全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精准诊疗提供权威技术支撑。

四、专题研讨:聚焦行业痛点,共寻解决方案

为推动临床与检验领域深度协作,研讨会设置两大专题讨论环节,针对行业核心痛点展开热烈交流。专题讨论1:影响阴道微生态评价全面普及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栗妍教授主持,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宫颈疾病中心浦筱雯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蒋燕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王雨新教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乔晓亮教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李永祥教授围绕检测设备普及度、技术操作标准化、临床认知度等问题各抒己见。浦筱雯教授指出,医疗资源失衡制约发展:大医院需高自动化设备,基层依赖人工镜检缺标准,建议推动技术下沉与学术宣教。蒋燕明教授坦言临床对感染重视不足,呼吁加强医生宣教以助普及。王雨新教授强调,微生态评估需标准化与跨科室协作,建议推进 SOP 落地、应用 AI 辅助镜检,同时强化患者教育。乔晓亮教授、李永祥教授均提出,要提升检测自动化与准确率,完善质控体系,加强检验人员培训。针对收费难题,检验领域专家建议: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推动医保政策向微生态这类预防性诊断倾斜。

专题讨论2:为持续提升阴道感染诊疗水平,临床与检验彼此的重要诉求及建议?由山西省人民医院郝崇华教授主持,辽宁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马作新教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顾大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李林霞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梁艳教授、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黄程勇教授参与讨论。郝崇华教授指出,临床盼检验报告“精准快速、项目广泛”,检验需临床规范采样、提供完整病史。顾大勇教授建议成立阴道炎 MDT 讨论机制,马作新教授提议以案例大赛、识图大赛(助 AI 训练)促协作。梁艳教授强调,妇科内分泌患者因激素波动易患阴道炎,呼吁用 AI、分子技术实现精准诊断,将研究成果用于治疗及生育支持。顾大勇教授认可自动化设备对提升检验质量的作用。黄程勇教授提出强化检验前采样质控与人员培训,建微信群、分片对接解决结果不符问题。马作新教授建议完善信息共享与采样培训,顾大勇教授呼吁加强微生态科普。此次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为诊疗规范化、普及化指明了方向。

五、圆满落幕:临床检验互为“灯影”,呵护女性健康

研讨会闭幕式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做最后总结,薛凤霞教授引用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针对临床与检验关系做得形象比喻——“灯与影”,强调本次研讨会很好地搭建了临床与检验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明确了阴道微生态学科发展方向,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未来需持续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规范落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期待第二期、第三期研讨会的陆续举办;并表达了对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在学术交流平台搭建、产学研开展工作的感谢。孙朝阳教授强调,此次会议为阴道微生态临床与检验领域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化、诊疗精准化、学科一体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推动我国阴道微生态研究与应用迈向新高度。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