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诗和远方”,到了第五天,已然图穷匕见。
对不少电车车主而言,“匕首”的一端,是新能源汽车表显续航的红色预警;另一刃则精准刺向了钱包——景区旁停车场高昂的停车费,数字让人心头一颤。
当初筹备旅程时有多欢天喜地,如今在拥堵的车流里、在排长龙的充电设施前、在点下缴纳停车费用的支付选项时,就有多身心俱疲。
身体在景区,灵魂在算账。国庆旅游,自驾出行的人们似乎需要渡过重重难关。
01
叫号等充电,“电动爹”渡劫
国庆假期伊始,话题“高速服务区叫号充电”冲上社交平台高位热搜。
由于新能源汽车扎堆出行,全国多地高速服务区新能源车充电桩出现严重排队现象。部分车主苦苦等待3小时以上才能充电。截至2025年10月1日,国家电网预测全国超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处于满负荷状态。
一些充电站和餐厅一样,开启“叫号模式”维持秩序。一位亲历者称,自己拿到的号已经排到60多位,更有车主在苦等中百无聊赖地表示,“我都睡醒一觉了,队伍还没动几下”。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上述场景,与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中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体验形成了鲜明对比。
必须承认,在日常城市通勤中,电车优势明显:每公里成本低至几分钱,静谧平顺,智能化体验好,加上绿牌政策扶持,让其迅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代步首选。
与此同时,国家补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当前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十分可观,覆盖了绝大多数城市和部分主干道。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1610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建成充电设施4.1万个,充电基础设施还在加速向一二线城市周边、三四线城市以及公路沿线和农村乡镇等范围延伸。
从数据上看,充电网络似乎已织成一张大网。但这张看似密实的补能网络,遇上国庆假期集中出行的压力测试,其脆弱性仍有所暴露。平日富余的充电桩数量,在峰值面前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雪上加霜的是,高速巡航场景本身就更耗电,导致标称续航大打折扣,进一步加剧了车主的“电量焦虑”。规划好的充电点一桩难求,下一个服务区又远在天边,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恐慌,让所有科技舒适感都荡然无存。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下,新能源汽车每逢节假日便被戏称为“电动爹”。虽然调侃意味浓厚,但也真实反映了车主在长途出行时的那份额外焦虑与无奈。
难怪有人精辟总结:远途出门,开油车是旅行,开电车是修行。
02
补能之争,谁家更强
当充电网络在出行高峰冲击下承压之际,补能体系日益成为各家汽车公司间关乎技术、规模和体验的“军备竞赛”核心胜负手。
哪家汽车公司自建的补能设备具备更高的效率、更可靠的运行状态和更舒适的用户体验,哪家公司就能够在长途出行等场景为车主提供更多价值。
充电站数量对比 凤凰网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
目前在中国市场,建设补能基础设施已经达成一定规模的汽车公司,包括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极氪和埃安。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各家补能设施数量,对比发现,根据截至发稿前的公司统计数据,蔚来汽车以4760座充电站位列六家数量对比的第一名,理想以接近3500座充电站的数量紧随其后。
特斯拉、小鹏的充电站也已经超过了2000座。极氪、埃安两家品牌的自营充电站数量在1700至2000座之间。
比亚迪则在今年5月表示,已建成兆瓦闪充站超500座,陆续投入运营,另宣布将与小桔充电合作共建10000座兆瓦闪充桩、与新电途合作共建5000座兆瓦闪充桩。
而在刚刚过去的九月,单月销量首次超过六万辆、连续7个月蝉联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的零跑汽车,却没有公布自建充电网络的规划。
03
停车一小会,爆金币百元
当新能源车主还在算计每公里用电能够比用油节省几分钱,景区停车费却已按“奢侈品税率”标准征收——绿色出行带来的馈赠,早已在景点停车场默默标好了价格。
假日期间,多地景区停车场收费标准遭遇吐槽。以杭州灵隐寺为例,每小时收费30元,游玩半日停车费轻松突破百元。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而在知名景区黄山,停车两天150元的账单更是让不少自驾游客直呼“停不起车,也停不下心疼”。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景区高昂的停车费用,俨然成了继充电焦虑之后,压在自驾游客肩上的又一副重担。
事实上,政策层面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与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以热门旅游城市三亚为例,一个月前天涯区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调整多家停车场收费政策,通过延长免费停车时长、降低停车收费标准等举措,为游客及市民减轻负担。
三亚部分地区的主动调价,是调整热门景区停车位收费方式的积极信号,人们热切期盼,这样的举措能变为更多地方的常态。毕竟某种意义上,景区停车收费策略,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与长远眼光。
国庆假期显现的充电难题与停车费用争议,清晰地揭示了在自驾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的今天,配套服务设施与管理策略仍有改善空间。
一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如何提升车辆实际续航、优化高速能耗,以及建设更具弹性、更能应对峰值需求的超充网络,是行业必须跨越的门槛。
另一方面,景区停车费定价逻辑需要在运营成本、游客承受能力与区域旅游形象之间寻求更精细的平衡。过高的费用虽能短期获益,但从长远看,可能削弱游客的体验与重游意愿。
人们期盼着国庆出行,身心都能在路上,不用再全程做钱包和电量的算术题。
参考报道:
《高速抢电,“睡醒一觉了,还没轮到我”》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