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潜藏着一种特殊的细胞——神经干细胞。
它们就像是大脑自带的“维修工”,在脑缺血发生后能够被激活,尝试修复受损的脑组织。
这些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这意味着大脑其实拥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自我修复潜力。
第
1
点
—The First—
神经干细胞
大脑的维修小队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可以通过不对等的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自我更新能力,能通过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保持干细胞库稳定;二是多向分化能力,可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以往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但1992年,科学家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群,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打破了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
成年哺乳动物的脑组织仍可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成人体内的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侧脑室下层和海马齿状回两处。它们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在缺血缺氧等因素刺激下可被激活。
第
2
点
—The Second—
脑缺血后
维修小队如何行动
当脑缺血发生时,神经干细胞会迅速作出反应。研究表明,在短暂性脑缺血后,小鼠海马齿状回可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的增生。
脑缺血后神经元再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位于颗粒层边缘的祖细胞发生增殖;接着,新生细胞开始迁移到颗粒层继续分化;最后,新生细胞迁移至颗粒下层。
整个修复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扮演着关键角色。BDNF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和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脑缺血后,海马和皮层可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其中BDNF可调节细胞凋亡和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神经元再生。甚至在长时程缺血中,梗死灶周围半暗带区仍可见BDNFmRNA的显著表达。
第
3
点
—The Third—
增强维修效果的科学尝试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多种方法提高神经干细胞的修复效果。中山大学沈君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将经过纳米材料改造过的神经干细胞定向移植到梗死处,能让脑组织神经元“再生”。
他们研制了“纳米乒乓球”样的微小囊泡,这些囊泡能携带功能基因和显像剂,被神经干细胞高效吞噬。经过这种处理的“升级版”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脑梗死区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提升了6倍。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潘光锦团队则发现,运动训练可以显著促进移植人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及成熟。将细胞移植与运动训练结合,能大大促进损伤神经环路重建和运动功能恢复。
还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使用能改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梗塞、神经元死亡和胶质瘢痕,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第
4
点
—The Fourth—
中医药的独特视角
中医对大脑的认识很特别,比如“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这里的“肾”不是咱们平时说的腰子,而是身体里管生长、发育的“总开关”,“脑髓”就是大脑工作的“物质基础”。
中医觉得,神经干细胞的好坏,和“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还和“肝”(管藏血、疏泄)、“督脉”(管全身阳气,通大脑)的功能有关。
脑缺血后,中医认为身体里会产生“水瘀毒邪”——可以理解成缺血后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会堵着“修理工”干活,还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坏反应”,让更多神经细胞受损。
这时候,中药就像“清洁工”,能把这些“垃圾”清走,比如用清热解毒、化瘀利水的药,清除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这些“毒素”,阻断坏反应的链条。
同时,中药还能帮BDNF多干活,让“修理工”多增殖、多往神经元方向分化,还能保护新生的神经细胞,帮它们建立“突触联系”——相当于既给“修理工”扫清障碍,又给它们加营养,让它们更快把大脑的“损坏部件”修好。
而且中医特别看重“缺血半暗带”——就是大脑缺血后,有些区域没彻底坏死,只是“半昏迷”,这时候及时清“垃圾”、补营养,就能把这些区域救回来,缩小梗死面积。
不像以前有些研究只盯着某一种病理因素,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让脑内环境恢复稳定,帮大脑的“自救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例如,苏木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炎性损伤。
传统藏药鬼箭锦鸡儿也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缺血性脑中风作用,其有效成分能调控小胶质细胞从促炎的M1型向抗炎的M2型极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当脑缺血发生时,你大脑内的“维修工”便开始紧急动员,试图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而科学家正设法让这些“维修工”更高效地工作,未来可能不再需要与时间赛跑,脑梗治疗将迎来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