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司集体反内卷,国庆机票不再“大跳水”了


作者 | 江橙

航空公司们已经下定决心,告别“赔本赚吆喝”的时代。

“机票大跳水的历史,不会再重演了。”

大家有没有感觉,今年国庆的机票,贵得有点离谱?

9月26日,航班管家的最新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今年国庆假期的预售机票价格较2024年上涨9.1%,裸票票价为819元。

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这类热门航线,9月30日至10月1日出发的机票,越是临近假期,价格越是坚挺得吓人。

过去几年,我们似乎习惯了时不时能刷到“白菜价”机票,临期“大跳水”更是常态。

但今年,情况真的不一样了。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9月26日,国内机票预订热度相比前一日增长近10%,接下来国内机票预订热度仍将持续攀升。

国庆机票的“等等党”,今天已经彻底失望了。

过去,节假日前预定机票,不亚于一场赌博。你永远不知道,在飞机真正起飞之前,机票价格到底能经历多少次“大起大落”。

同一张机票,在不同的日期预定,价格可以相差一倍到两倍以上。

去年临近国庆前一周,机票价格突然出现大跳水,直降上千元,部分“提早规划”的网友直接拍断大腿,而那些沉着淡定的“等等党”则收获满满。

但今年,情况完全变了。国庆节前夕,大部分等等党却依然没能等到期盼中的“价格大跳水”。

各大平台上,只剩下越刷越高的票价。不跳水就算了,甚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航班,比去年还贵了不少。

这不是错觉,也不是幻觉,而是今年国庆,航空公司集体“硬起了心肠”。

背后有两大原因。

一是出行需求愈发旺盛。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出游人次达3.14亿,不仅较去年同期增加6.4%,人均消费也增加了1.5%,算是多年未见的触底反弹。

这些年虽然经济收敛,但反而假期出行人群增多,出境游也在抬头。

据航旅纵横数据,截至9月17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已超593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8%。

可以预见,今年的国庆中秋,又是一场人山人海的出行高峰期。

人多了,票,也不愁卖了。

二是航空公司在过去的暑期出行旺季中,并没有赚到更多。

航班管家机票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民航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达846元(含燃油附加费),同比下滑6.4%,同比2019年下降8.6%。

为什么呢?

多家航司透露,暑运初期的旅客量和票价收益还是不错的,但到了7月中旬就开始下滑。

部分航司称,整个7月的民航旅客量同比增幅,还不如过去几个月的淡季期间,更多的旅客出游选择自驾和高铁。

也就是说,在暑期相对宽裕的出行时间里,多数旅客选择更加价廉的陆地出行,而非航空。

交通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暑运期间的公路自驾出行量87亿人次,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73%;铁路共发送旅客约9.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47亿人次,水上发送旅客预计超6694万人次。

在此情形下,航司只能选择降价来争夺市场。

但国庆就不一样了。

旅行的时间被压缩在八天之内,多数旅客会更倾向于耗时短,效率高的出行方式,尤其是长途旅行。

被压抑的旅行需求在长假期间集中释放,使得国庆这样的黄金周,成了航司们弥补亏损、提升业绩最关键的时间窗口。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庆机票价格呈现“首尾高、中间低”的特征,这意味着一头一尾的刚性出行需求,已经被航司精准地“拿捏”了。

时间,成为这个假期最贵的舱位。

航司们下定决心的背后,是一个普遍的困境——大家都没钱了。

上半年,国航、东航和南航相继发布了亏损预警,亏损金额分别为17至22亿元、12至16亿元、13至17亿元。

此外,市场竞争惨烈,特别是国内、日韩航线,低成本航司和主流航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而欧美等长航线方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又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波动,导致航司面临更多外部压力。

正是在这种持续失血的巨大压力下,航司们在机票定价上显得前所未有的谨慎和“精明”。

对于当下的航司而言,一个核心的经营逻辑已经改变:“高价票坐不满,也比低价票满客更划算。”

与其像过去一样,为了追求极高的客座率而不断降价,直到最后一刻“跳水”甩卖,不如从一开始就守住价格底线。

即便最后一些座位没能卖出去,但保证卖出去的每一张票都有足够的利润,整体的收益反而可能更高。

这种逻辑的转变,并非空穴来风。

此前就有消息人士披露,多家航司开会“反内卷”。

今年4月,更有多家媒体报道,央企控股航司被要求,支线经济舱机票不得低于300元、公务舱不得低于500元。

这相当于为机票价格设定了一个“官方底价”,从政策层面宣告了恶性价格战的终结。

可以说,之后消费者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会讨好我们的市场,而是一个更加理性、甚至略显“冷酷”的定价系统。

参考文章:

新京报《国庆“机票价格跳水”别盼了:机票裸价涨9.1%,这些地方最火》

旅界《今年十一,机票为什么涨疯了 ?》

民航内参《民航暑运旅客量再创新高,为什么票价还是提不上去》

中国经营报《“十一”机票再“跳水”?》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