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中国又完成一颠覆性大突破


作者: 枫叶

来源: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究竟是要一箱油的满足,还是“一箱电”的狂欢?

以前,大家也许还会纠结。

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因为全固态电池要来了!

刚刚,固态电池两大难题被清华团队打破,固态电池的普及可能为期不远了!

这是一项颠覆能源行业的技术,就像中国新能源车一样,令人震撼的同时改变着这个世界。

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830万辆,同比均增长超过30%;上半年,中国在世界新能源车份额超过68%;前不久,我国新能源汽车更是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在国产车大繁荣下,电车渗透率甚至超过了油车,油电再次反转。

与此同时,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暴增,同比超过50%。

种种buff叠加之下,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爆了:股价屡创新高,A股市值首次超越长期占据头把交椅的茅台不说,港股市值更是突破2.6万亿港元。

动力电池旺季遇上储能爆发,这家连续8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世界储能霸主,想不爆发都难。

科技的宏大叙事已经开启,作为AI时代的核心、大变局下的基石,储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这场能源革命已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

01

谁说续航与安全不可兼得?固态电池迎来世界级大突破。

随着电动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迸发,动力系统需求不断提升,能量瓶颈愈发突出;储能领域亟需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需求的新型电池,固态电池应运而生,而全固态电池也被广泛视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新型储能方式,固态电池之所以备受追捧,一是安全,二是续航。安全主要是固态电解质提供,而续航取决于能量密度。

近期,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发文称,张强团队合作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相关成果9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虽说,全固态电池当下还没有真正量产的,但各家都在这项“油电转折”的关键技术上铆足了功夫,都想成为储能技术革命的开拓者。

是的,全固态电池如若成功量产,不管对于储能技术还是新能源事业来说,都是一次能源本质上的重大突破。

夸张地说,丝毫不亚于又一次工业革命。

历数每一次工业革命,科技的跃步都是从底层上撼动了整个科技树,带动了科技行业和生产力的基本关系,推动甚至改变了当时的社会工业,具有颠覆性质的技术。

全固态电池“颠覆”的,恰恰是整个能源行业,能源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基础,AI需要它,机器人需要它,新能源车更需要它。

固态电池的量产,却是一个困扰全球科学家多年的难题。

要知道,现在全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和卤化物四种路线。

当下,多数研究方向偏为硫化物,可惜还有着不小的难题和瓶颈,像离子电导率和固-固界面问题就是目前拦在全固态电池量产前的两座大山,行业无数方案,不是靠高压硬怼,就是复杂堆叠,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卡在了“量产”上。

此次张强团队领衔研发的则是聚合物电解质,恰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几乎同一时间,武汉大学也放大招,解放了“锂离子”的释放问题,把“传输弱”这个大难题也给解决了。

清华解决界面,武大解决传输,中国两大高校合力“破题”,全固态电池研发得以进入下一阶段,不久后有望实现量产。

更安全的电池,更长的续航,储能又得到新的政策支持,这也难怪资本市场在狂欢,电池厂商纷纷埋头苦干,争取做第一个“破局者”。

02

固态电池技术完成史诗级大突破,中国新能源行业也迎来大爆发,其中影响最大的企业莫过于宁德时代了。

从多次蝉联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到市值超2万亿的民营巨头,宁德时代可谓是完美踏对了这轮新能源大潮的历史机遇。

2010年,中国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轰轰烈烈的电动车革命就此拉开帷幕。

为抓住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巨大机遇,当时已是全球消费电子电池龙头的ATL迅速成立宁德时代(CATL),杀入动力电池领域。

2015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初步释放,势如春笋破土,迅猛增长‌;而深耕动力电池领域多年的宁德时代不仅吃到了这波红利,甚至利润爆了,从0.5亿净利润暴涨至9.3亿元,正式迈入高增长的甜蜜期。

2017年,宁德时代年营收已高达200亿,净利润增长至38.78亿元;同时蛰伏六年、厚积薄发的宁德时代一举超越特斯拉供货商松下,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

2018年6月,宁德时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登陆创业板,恰好“宁王”诞生于“茅台称王”的时代。

2022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3350亿元的身家问鼎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这一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高达191.6GWh,全球市占率提升到37.1%,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

短短12年时间,全球市占率从0到37.1%,净利润从数千万到300亿,宁德时代几乎是新能源行业最大的赢家。

23年AI的爆火,带飞了光伏和储能,因为储能是能源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

宁德时代也借助AI的东风,营收利润创新高!

2023年,“宁王”净利超440亿同比增长43.58%,营收首破4000亿元。

如果说AI的基础是算力,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就是电池和储能;恰好,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的保持着全球第一!

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达37.9%,连续8年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36.5%,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

去年,宁德时代重磅发布的天恒储能系统给储能行业带来巨大惊喜,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MWh级特征,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可量产、可交付。

电池行业的变化是随着技术而突变的,而宁德时代的技术领先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电池技术研发、专利储备层面,宁德时代是绝对的第一,而这一切都基于宁德时代强大的研发投入。

2020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高达35.69亿元,占到扣非净利润的83%;2021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76.91亿元;2022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增至155.1亿元,同比增长101.66%;2023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近184亿元;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投入为186亿元,占全年营收的约11%。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达4.3万件。

数百亿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宁德时代筑起深厚技术壁垒的同时,更带来业绩的暴涨。

2024年,‌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能源是科技运行和发展的基石,而手握“能源命脉”的宁德时代,无疑是目前资本市场最耀眼的存在。

截止9月30日收盘,锂电龙头宁德时代A股股价402元/股,盘中甚至一举突破408元/股,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1.83万亿元,“宁王”只用了7年时间就超越了“茅王”;宁德时代港股报571.5港元/股,盘中股价达573港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超过2.6万亿港元。

宁德时代这次登顶,并不是偶然。动力电池旺季遇上储能爆发,外加固态电池技术的新突破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多重buff叠加,想不火都难!

03

宁德时代的高速成长只是中国储能行业的一个缩影,就像中国新能源汽车只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代表一样。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实现“双千万”跨越。

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75家上市公司总营收突破2万亿。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90% 以上,储能系统出货量占70%以上。

中国2024年末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亿千瓦时,近五年累计增长了20倍,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新型储能作用日益凸显。

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已有27个省区市就136号文承接细则出台文件或征求意见,各地结合电力供需格局与产业基础出台的实施细则呈现显著差异,这种分化正深刻重构储能行业的发展逻辑与竞争格局。

可以看出,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处于关键转型,预计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未来五年装机量有望突破3亿千瓦。

年初时,多家企业公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2027年成为一个关键节点,目前产业化进程呈加速势头,将驱动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迭代升级的需求增长。

未来十到二十年,谁掌握了能源技术,无疑谁就能引领未来。

新能源车也是一样,安全稳定的同时,当续航突破1000公里、补能快过加油时,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还守得住吗?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