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又一年中秋将至,祐禾售价39元一粒、好利来售价27元一粒的“天价月饼”刺痛了不少消费者。没有繁复的包装,没有华丽的赠品,没有精致的摆盘,相比过去往往以礼盒形式出现的高价月饼,这次以散装形式“重生”的昂贵月饼,似乎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2)前有高端烘焙店的散装月饼掏空中产的钱包,后有包装食品商家的月饼想狠狠教育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为成品月饼买单了,“看透月饼的本质是饼皮上的花纹”,开始用模具DIY符合自己口味的月饼。
(3)针对高价月饼现象,来自政策层面的管控从未停止。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天价”月饼工作。监管划出了底线,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将最终决定行业的天花板。
什么东西一年宰一回,没几个人能吃动,但还是年年都要宰?(提示:不是年猪)
没错,是月饼,而且是专门瞄准有钱人的高价月饼。
过去,高价月饼往往以礼盒的形式出现。比如,上海半岛酒店数年前推出一款1688元月饼礼盒,号称选用三十年陈酿茅台融入月饼制作。
又如,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曾推出售价高达2988元的飨月礼盒,除八枚月饼之外,还包含了一张1.2米的长桌旗和一只陶瓷花瓶,颇有些“买椟还珠”的意味。
食品变奢侈品,月饼一度成为商家的敛财工具。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出手对单价超过500元人民币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刹住了这股不正之风。
岂料,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和传统文化象征的2025年,中秋年度“宰客”又有抬头趋势。
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这次天价月饼不再仅被置于进口超市和顶级酒店的礼盒,而是偷偷潜入街边面包店柜台,让中产防不胜防。
01
重生之我要宰中产
如果说5块的月饼是食物,2000块的月饼礼盒是老钱的雍容华贵,那接近40块钱一粒的月饼,则是对中产纯粹的背刺。
没有繁复的包装,没有华丽的赠品,没有精致的摆盘,天价月饼就这样以散装的形式大喇喇地重生在祐禾等面包店的柜台,弥补了零售月饼界没有爱马仕的遗憾。过于直白的陈设,仿佛在对消费者说愿者上钩。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祐禾创立于2016年,是以欧式面包为主营产品的高端面包连锁品牌,以精致的外观、丰富的馅料和新鲜出炉不隔夜的经营理念,得到不少中产家庭的青睐。
但这一次,祐禾的高价散装月饼口碑翻车了。以盒马超市400克售价13.8元的排骨为参考指标计算,这款祐禾月饼一粒比两斤排骨还贵。有消费者吐槽称,“这和直接抢钱的区别是,抢完还附赠月饼”。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散装月饼刺客的身影中,还有好利来。售价27元一枚的奶酥皮月饼,让人感慨“好利来有自己的货币体系”。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好利来门店回应月饼价格太贵表示,这款月饼定价较高是由于用料更为讲究。“用料要丰富一点,加的东西可能是要更好一点。”对方列举了小麦粉、咸鸭蛋、奶油等原料,并强调“添加剂不会的,你放心”,试图从品质方面解释其定价策略。
好利来客服则对媒体回应称,价格由公司统一定价,蛋黄红莲月饼的口味深受顾客喜欢且克重更重,所以更贵。
然而,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所有消费者满意。部分食客称,好利来的贵价月饼相比其他的月饼在口味上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而翻开月饼后的配料表,赫然出现防腐剂山梨酸钾,被调侃为“富含一百多种人体不需要的微量元素”。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需要指出的是,单枚售价在30元左右甚至更高的月饼并不鲜见。以较受关注的星巴克和美心品牌为例,礼盒中月饼数量一般为6或8枚,售价几乎都超过百元,每枚月饼的均价大多都在30元以上。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尽管有品牌影响力作为加成,星巴克和美心等国际知名食品商的月饼定价也在今年遭遇吐槽。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从种种质疑来看,昔日将价格视为面子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产,这次已经不想再用月饼的标价凸显身价了,无论高价月饼来自街边面包店,还是国际品牌。
02
挣你的钱,还要爹你
前有高端烘焙店的散装月饼掏空中产的钱包,后有包装食品商家的月饼想狠狠“爹”年轻人——日前,桃李面包一则宣传“桃李蛋月烧”月饼的电梯广告引发争议。
这款月饼的广告语为,“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桃李蛋月烧,等一个有故事的人下单!”
吃个月饼,还要被商家教育,这届年轻人显然不买账了。事件发酵后,桃李面包紧急道歉。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前有月饼刺客,后有月饼“大爹”,难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月饼只是一个形状,与其买成品月饼,还不如买点自己爱吃的,回家用模具狠狠按压。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03
高姿态月饼,再被整顿
消费者对月饼的价格和品质有质疑,已经不是新鲜事。
年复一年,当中秋的月色渐浓,公众的拷问也如期而至:一枚巴掌大的点心,究竟要承载多少品牌溢价和推广故事,才配得上惊人标价?包装的成本远超内容物,“健康”“高端”的话术背后是配料表添加剂无处遁形,甚至过去形象亲民的商家也会借机摆出高姿态营销。消费者的信任一次次被消耗。
而针对高价月饼现象,来自政策层面的管控也从未停止。9月15日,为落实《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高价月饼游戏,是一场商家、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三方间的微妙博弈。政策层面的三令五申,遏制了明目张胆的奢华礼盒,但一些散装高价月饼仍然在今年刺痛了食客。
监管划出了底线,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将最终决定行业的天花板——人们的每一次犹豫、每一声吐槽,以及最后用购买行为投出的那一票,都会让高价月饼的商家收到市场最真实的警示,重新反思自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