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速收费打响第一枪,巨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作者 | 布语

取消高速收费,终于打响了2025年的第一枪。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通告:

9月4日24时起,成绵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9月17日24时起,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同步终止收费。

事实上,近两年来陆续有地方宣布撤掉了部分高速的收费关卡,改为免费开放:

2022年12月11日,湖北第一条高速——武黄高速停止收费;

2023年9月8日,京平高速李天桥至京津界段停止收费;

2024年3月23日,广州北环高速停止收费;

……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为什么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宣布水电、燃气、交通等公共服务涨价,有城市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取消高速收费?

这笔经济账背后,巨大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

高速公路收费到期结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中西部最长不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25年,中西部最长不超过30年。

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是1988年10月通车的(2012年停止收费)。最早一批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目前已逐渐进入30年收费期限的尾端。

即便是按照最长的年限来看,到今年年底,约有1.5万公里政府还贷公路0.5万公里经营性高速公路陆续到期。

而事实上,这几年来真正到期就免费的高速,却是寥寥无几。

更常见的情况是,有不少高速公路在收费期限届满后,又以各种理由延长收费时限。

比如西安的绕城高速,本应在2020年就到期了,结果当地以清偿新增债务为由继续延长至2023年,而到了2023年,又宣布延长至新修订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实施之日。

在2014 年,山东省政府还曾经发文,统一延长了东青高速、即墨至平度高速等15段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

为什么这些地方可以不按照规定、到期取消高速收费?

其中一个原因是:钱没还清。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即前期通过贷款来修路,通过收费来还本付息。

要知道,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动辄是几十亿甚至数百亿投资,这种模式能够确保地方政府快速聚拢资金用于道路基建。

在2011年印发的《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实行“统贷统还”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其收费年限按照偿还完贷款即停止收费的原则执行。

换言之:只要贷款没还完,就一直收钱。

此外还有一种“钻空子”的做法,就是在收费期之内对高速进行改扩建,比如拓宽车道,更新收费站等等。

这样一来,就可以算作一条“新路”,重新计算收费年限。

比如京石高速,2014年重建后又获得了22年的收费年限;2019年济青高速改扩建,也获得了25年的收费年限。

这些高速日后收费年限再次到期后,会不会再次扩建?

一切都说不准。

延长收费的做法,虽说合规,但总让人感觉似乎违背了“契约精神”。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选择遵守承诺,主动取消高速收费。

比如广州,去年3月23日,广州北环高速正式取消收费,继东环、南环和西环后,广州环城高速全线实现免费通车。

要知道,北环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环城高速和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西连广佛高速,东接广深高速,扼守着广州北部进入城区的交通咽喉。

其日均车流量超过42万,最高车流突破52万,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车流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

有网友估计,仅北环高速免费,广州可能每年要少收近10亿元的过路费。

不仅如此,许多已经实现免费的高速公路,都曾经是国内最赚钱的高速之一,堪称公路界的“印钞机”。

比如最早宣布免费的沪嘉高速,在免费之前年车流量超过2000万辆,按照平均收费10元计算,年收费高达2亿元,仅一年的收费就相当于这条高速当年的投资成本(2.3亿元)。

而2022年停止收费的广佛高速,根据相关财报显示,2017年-2020年,广佛高速年通行费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75亿元、4.71亿元、3.3亿元。剔除1亿多的营业成本,2020年的净利润高达2亿左右。

这些高速能够按期实现免费,与它们多年来创造的收益早已远远覆盖建设成本有关系。

但考虑到这两年地方财政进入紧平衡的现状,放弃这些可以稳定入手的财源并不容易。

在高速收费这件事上,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早在十多年前,就给全国做了一个更超前的表率:

提前免费。

2014年深圳交委、龙华新区管委会与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27亿元“赎回”了仍在收费期的梅观高速,让市民免费开放。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内属于首例。不仅如此,在2016年深圳又再次出手,130亿元的价格回购了龙大高速公路深圳段和南光、盐排、盐坝四条高速公路,再次提前免费。

深圳的操作,仅仅是因为政府“不差钱”吗?并非如此。

当时深圳交委曾经解释过理由:

按照测算,未来梅观高速路实际上可收30亿元。消除高速路的封闭性分割之后,沿线500米范围土地将大大增值,经测算,至少有300亿元的增值空间。

以30亿的收费收入,换取300亿的土地增值空间,如果再加上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减免,深圳的这笔账其实相当划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曾对媒体表示,广州宣布北环高速免费,是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牌效能的重大举动:

“通过高速免费这一行为,将吸引更多人来广州经商就业或者生活。

换言之,取消高速收费所损失的一点经济利益,最终会转化为物流成本、营商环境、城市形象等红利,造福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从根本上看,高速是否按期免费,反映了一个本质问题:

一座城市在基建上的投入,能否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红利?

答案也许很明了:

选择继续收费,短期内可能缓解了财政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损失的是城市的信誉、吸引力和发展机会;

选择遵守约定,虽然确实损失了“钱袋子”,但是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经济循环、吸引外地企业投资等方面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口碑和掌声。

在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上,老百姓和企业往往会用脚投票。

比如深圳多年来都是“民营经济第一城”,除了产业因素,也有当地政府令行禁止、对企业信守承诺的功劳。

无论是就从国家今年以来投资于人、顺应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的政策取向,还是加强国内大循环、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长远目标来看,高速公路逐渐从收费经营转向免费的公共服务,都将成为大趋势。

收费这件事,不能只看眼前的经济账。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