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他来到喀什,把精湛的技术、临床的经验、贴心的服务带给南疆各族人民,让南疆百姓都能在“家门口”看好病,不再是一句誓言而是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
跨越山海,只想为民服务
去年5月,怀揣为民服务的初衷与情怀,徐向东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迅速了解科室的情况后,他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很快,他遇到了援疆生涯的第一台手术。
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因胸内有一个成人“拳头”般大小的甲状腺肿到喀地一院就诊,该肿物最低位已达主动脉弓下方,严重挤压气管,随时可能窒息。面对传统开胸手术的高创伤风险,徐向东大胆采用颈部切口切除术。在密布重要血管的“雷区”中,徐向东精准剥离肿物,一小时便完成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去年8月中旬,一位辗转京沪求医未果的甲状腺肿患者,在得知她要找的广州专家就在喀什后重燃希望。患者颈部巨型双侧肿物已存在十年,如同定时炸弹般压迫气管。徐向东顶着巨大风险,成功拆除这颗顽固的“颈部炸弹”。当患者含泪握住他的手时,这位援疆医生更深刻体会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徐向东查看病人状态
一台台高风险手术的完成,也让徐向东愈发明白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要在有限的援疆时间内,踏踏实实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为当地人民送去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温暖的医疗服务。”
全心全意,点亮“健康灯塔”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成绩并非易事,徐向东在工作中边发现问题边想解决办法。
在门诊中,徐向东发现不少患者更信任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医院。“要赢得信任,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在喀地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范明江的支持下,徐向东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制定学科发展策略,逐步建立起了多学科会诊制度,乳腺癌、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随访制度,同时加强对青年医生的培养规划。
“现在科室的三四级手术病例或疑难病例都会进行科室讨论,我们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模式。”徐向东说,一方面培养和训练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另一方面通过科室病例讨论,促进科室医生相互提高。
每天查房结束后,徐向东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不断提升团队的手术实操能力。
“人才培养也不单单是培训手术技术,还要制定培养计划,比如科研、教学讲课等。”徐向东说。为此,他要求科室每周安排一名医生讲课,学习最新诊疗指南和前沿进展,遇到问题进行讨论。
“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有热爱和坚持,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徐向东经常这样勉励科室年轻医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科室业务骨干茁壮成长,手术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我春节休假期间,科室独立完成了很多大手术,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全力科普,做好健康守望者
在喀什这一年里,徐向东发现,“很多患者都是疾病很重了才来就诊,导致疾病的预后不如早期诊疗的好。”
让徐向东记忆颇深的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当时这个患者已经出现肝肺脑转移了,我看了一下病史,其实三年前就已经确诊了,确诊后她没有接受治疗,直接回家干农活了。”徐向东还得知,有些做过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既不随访,也不服药,依从性较差。
这让徐向东既着急又无奈,“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健康科普宣教工作。”于是,徐向东主导创立了“粤新健康大讲堂”平台,组织部分援疆专家积极深入机关单位,前往喀什地区所辖县城,广泛开展甲状腺癌、乳腺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
徐向东表示,健康科普工作还任重道远,他希望喀地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团队能继续做下去,“希望大家不懈努力,将健康的希望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一年的援疆之旅已经结束,但徐向东还有很多想要做的工作,他将继续与喀地一院保持联系,持续远程指导,助力学科发展,他期待喀地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有一天能成为南疆各族百姓的健康“守护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