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立西呱:新四联外,心衰患者是否需要加用?最新证据来了


在 2025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关于新型心衰治疗药物 Vericiguat 的两项关键临床试验——VICTOR 和 VICTORIA 的深度解读成为了全场焦点。

来自法国洛林大学的 Faiez Zannad 教授和来自密西西比大学的 Javed Butler 教授,分别公布了 VICTOR 试验的独立结果以及 VICTOR 与 VICTORIA 试验的合并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 Vericiguat 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证据,也带来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临床谜题:为何该药物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却未能减少心衰住院?

引言:从 VICTORIA 到 VICTOR,新证据挑战传统认知

Vericiguat 作为一种口服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其作用机制独树一帜。在早前备受瞩目的 VICTORIA 试验中,它已被证实能够为那些经历过近期心衰恶化事件(即高风险、失代偿期)的 HFrEF 患者带来明确的临床获益,显著降低了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风险。

基于此,Vericiguat 获得了欧美指南的推荐。然而对于更为庞大的、病情稳定的慢性 HFrEF 患者群体,Vericiguat 的疗效却仍是一个疑问。VICTOR 试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旨在探索这一药物在更广泛、病情更稳定患者人群中的价值,其结果则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启示。

背景:稳定期心衰患者,治疗策略能否更进一步?

VICTORIA 试验的成功,为心衰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待解的问题。例如,其相对较短的中位随访时间(10.8 个月)限制了对长期死亡率影响的全面评估。

此外,试验期间现代心衰「四驾马车」(ARNI、β 受体阻滞剂、MRA、SGLT2i)尚未完全普及,药物在当代优化背景治疗下的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一个重要的发现是,VICTORIA 试验的亚组分析提示,基线 NT-proBNP 水平极高的患者获益似乎较少。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者们精心设计了 VICTOR 试验。该研究聚焦于一类不同的患者群体:门诊就诊、病情稳定的慢性 HFrEF 患者,他们在入组前 6 个月内没有心衰住院史,3 个月内没有使用过静脉利尿剂。更关键的是该研究将患者的入组 NT-proBNP 水平上限设定为 6,000 pg/mL,旨在精确验证 Vericiguat 在 VICTORIA 试验中显现出的优势人群中的疗效。

研究设计:双试验互补,覆盖心衰风险全谱

VICTOR 和 VICTORIA 两项试验的设计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共同描绘了 Vericiguat 在 HFrEF 患者风险全谱中的应用图景。

VICTORIA 试验入组的是近期经历过失代偿的高危患者,代表了心衰治疗中亟待干预的「尖峰」人群;而 VICTOR 试验则纳入了病情稳定的门诊患者,其中近半数甚至从未有过心衰住院史,他们代表了心衰管理的广阔「基底」人群。两项试验均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主要终点均为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VICTOR 试验还特别设定了有足够统计学效能的关键次要终点——心血管死亡。

图片

核心结果:一份「出人意料」的成绩单

1、VICTOR 试验:复合终点未达,但死亡率显著下降

Zannad 教授公布的 VICTOR 试验结果却带来了一丝意外。在中位随访 18.5 个月后,Vericiguat 并未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这一主要复合终点的风险(HR 0.93;P = 0.22)。然而,在对关键次要终点——死亡率的深入分析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令人振奋的信号。

Vericiguat 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相较于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了 17%(HR 0.83;名义 P = 0.02),全因死亡风险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降低了 16%(HR 0.84;名义 P = 0.02)。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显示,这种死亡率的获益体现在心衰相关死亡(HR 0.71)和心源性猝死(HR 0.75)的双重降低上。

图片

这一结果引出了一个核心的临床启示:为何心血管死亡与心衰住院「脱钩」?在传统的心衰试验中,两者往往相伴而行。

研究者推测,对于 VICTOR 试验中这些病情稳定、甚至从未住过院的患者,传统的「心衰住院」可能不是反映病情恶化的唯一或最佳指标。当这些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临床医生更可能在门诊通过调整口服利尿剂来应对,而非直接收入院。

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总体心衰恶化」终点,该终点包含了心衰住院以及门诊利尿剂的强化使用。在此终点下,Vericiguat 显示出明确的疗效,风险降低了 10%(HR 0.90;名义 P = 0.047)。

2、合并分析:超万名患者数据显示 Vericiguat 总体获益明确

随后,Butler 教授公布的对 VICTOR 和 VICTORIA 两项试验共 11,155 名患者的预设个体化数据合并分析结果,为 Vericiguat 的疗效提供了更全面、更稳健的证据。

合并分析显示,Vericiguat 能够明确且显著地降低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达 9%(HR 0.91;P = 0.0088)。

图片

拆分来看,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 11%(HR 0.89;P = 0.020),首次心衰住院风险降低了 8%(HR 0.92;P = 0.043),全因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了 10%(HR 0.90;P = 0.025)。

这些结果表明,当我们将视野从单一的稳定患者群体扩展至整个 HFrEF 疾病谱时,Vericiguat 的临床价值是确定无疑的,它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硬终点。

3、亚组分析揭秘:NT-proBNP 水平或成关键「分水岭」

合并分析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来自于亚组分析。数据显示,患者基线 NT-proBNP 水平是唯一一个与治疗效果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的因素。在 NT-proBNP 水平低于或等于 6,000 pg/mL 的庞大患者群体中(占总人群的 86%),Vericiguat 的疗效被进一步放大。在这一人群中,主要复合终点的风险降低了 14%(HR 0.86),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 17%(HR 0.83)。

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 VICTOR 试验设计的初衷,也为临床精准筛选优势人群提供了重要线索。

临床实践的思考与争议

VICTOR 试验的独特结果引发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其核心争议在于,为何药物对心血管死亡的益处显著优于对心衰住院的益处,这与多数 HFrEF 试验的传统模式不符。一种解释是 VICTOR 试验中心衰住院事件数相对较少,统计学效能或不足以检出中度疗效,而纳入了门诊利尿剂调整的「总体心衰恶化」终点则证实了药物对病情进展的抑制作用。同时,NT-proBNP 水平与疗效的交互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待阐明。

尽管存在这些讨论,但研究者强调,VICTOR 试验对死亡率终点进行了充分的统计学预设,在堪称史上最强背景治疗(近 60% 患者使用 ARNI 和 SGLT2i)的基础上,Vericiguat 仍能在此之上带来额外的死亡率获益,其临床价值不容忽视。

结论: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综合两项试验的全部证据,结论是明确的:在横跨不同风险分层的广大 HFrEF 患者群体中,Vericiguat 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及全因死亡的关键终点风险。VICTOR 试验虽然未能达到主要复合终点,但其揭示的在强效背景治疗下的死亡率获益极具价值。合并分析进一步证实,在 NT-proBNP 水平中低(≤ 6,000 pg/mL)的患者中疗效尤为突出,为临床个体化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总而言之,Vericiguat 凭借其在「四驾马车」基础上的增量获益、良好的耐受性和便捷的用药方式,为 HFrEF 患者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新选择,并对未来的心衰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