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DW
10月27日,“AI六小虎”之一的零一万物管理团队迎来关键调整:原百度智能云中国区副总经理沈鹏飞以联合创始人身份亮相,统筹国内ToB与ToG业务拓展与销售体系。
早期核心成员赵斌强与宁宁也双双晋升为副总裁,分别聚焦模型平台技术与国际业务。此次高层换血,剑指商业化落地,旨在推动零一万物“一把手工程”在全球范围的深化。

(图源:官网)
零一万物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于2023年创立的AI2.0公司,聚焦大模型技术研发,提供企业级AI解决方案。
“一把手工程”则是零一万物今年3月“All in toB”战略的核心。该战略强调,企业AI转型必须由CEO亲自参与战略设计,将AI深度嵌入核心业务流程,才能实现价值交付。这正是CEO李开复所坚信的路径:“唯有CEO亲自参与,依托自研的万智平台,才能实现‘以AI交付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沈鹏飞拥有超过26年的IT及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在百度ToB与ToG领域深耕8年,他曾担任百度智能云中国区副总经理、百度安全副总经理、物联网业务运营总经理等多项核心业务负责人。
赵斌强出任零一万物AI模型与专业用户产品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大模型核心算法研发。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互联网算法和AI领域从业17年,曾任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淘系技术部算法负责人。
宁宁将担任零一万物国际业务与AI咨询副总裁,全面负责国际市场拓展及企业级、国家级AI转型的咨询与落地。他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拥有超过二十年的AI与企业服务经验。
就在此次调整前,零一万物已经历了一轮核心成员离职潮。

(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图源:官网)
今年5月,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谷雪梅离职,筹备创业。谷雪梅与李开复最早相识于谷歌,她是前谷歌中国女工程师,也是李开复组建大模型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
同月,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戴宗宏也宣布离职,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再次创业。戴宗宏曾在零一万物负责AI Infra团队,主要解决大批量并行训练时的系统瓶颈。
今年2月,零一万物AI视频混剪项目负责人蓝雨川被曝离职,新项目SparkView为AI视频编辑工具。
零一万物的动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AI六小虎”集体阵痛的缩影。
据智东西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智谱、MiniMax、零一万物等5家公司就共被曝13位高管变动,其中12位出走,包括智谱首席运营官张帆、MiniMax商业化合伙人兼副总裁魏伟,以及此前离职的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等。
这场集体阵痛的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难以回避的商业化困境。
一位业内人士向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指出:“中国AI公司商业化很难闭环,G端和B端存在普遍的项目制、私有化项目,使得目前AI产品在落地部署时很难标准化,且往往成本很高,而C端基本很难形成收费模式,可以说大模型六小虎遇到的问题与上一代AI四小龙面临的困境差不多。”
然而,曾几何时,大模型创业圈风光无限,“AI六小虎”被视作先锋队。
正如李开复年初所预言,2025年成为商业化大考年,零一万物早已开始应考。公司经历了从C端到B端的战略大转弯:早期宣称“坚决做ToC”,2024年起却全面聚焦B端,收缩C端业务。
这种战略调整并非零一万物独有。曾经并肩起跑的“六小虎”,如今已分道扬镳,各自探索着不同的生存路径:
零一万物与阿里云深度绑定,转型ToB解决方案公司;智谱AI聚焦与清华体系合作,强化政务与金融领域落地;百川智能推出多个面向C端的AI应用,近期更宣布主攻医疗方向;MiniMax在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持续突破;阶跃星辰更接近科研型公司,聚焦底层模型训练与技术研究;月之暗面依靠Kimi在C端突围,继续押注长文本交互体验。
当技术竞赛的硝烟散去,商业化的硬仗已经打响。李开复以“一把手工程”升级ToB战略,究竟能否带领零一万物在这场大考中跑通商业闭环,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