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吴清在出席今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时提到,将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进行优化。当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明确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的未来工作计划;与之同步的,部分《方案》中的举措也相应落地,QFII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服务指南》出台,以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为目标,旨在优化投资前准入流程,增强外资对A股市场信心。
这距离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释放优化信号,恰好过去了四个月,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方案》至少有11条创新性且重要的优化措施。
1.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优化简化材料、并联整合流程,推动实现资格审批、许可证颁发、外汇登记、基本户开立、证券期货账户开立等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事项高效办理。
2.对主权基金、国际组织、养老金慈善基金等配置型外资准入许可实行绿色通道和简易流程,便利更多境外投资者来华投资。
3.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指导托管人、券商优化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压缩资金汇划、入账、确认等流程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中介机构对交易日间到账资金的核验效率。
4.对外资使用”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资金”证券账户给予一次性归集过户等技术支持,同步强化对该账户的穿透报送要求。积极研究回应适度扩充证券划转情形等外资合理诉求。
5.修订《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
6.平稳推进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ETF期权,满足外资套期保值合理需求。
7.持续、滚动放开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
8.给予外资公募基金与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账户维度计算短线交易持股比例的同等待遇,便利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开展投资。
9.以内外资一致的总体原则,落实程序化交易报告和监管要求,稳定制度预期,便利投资者做好合规安排。
10.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收益互换等业务的管理方式,通过规则明确并完善对有关业务的准入管理、日常监管和违规处罚安排。
11.加快制定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规则,支持境内专业持牌机构为合格境外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研究支持境内机构为外资提供管理型投资顾问服务的可行路径。
QFII制度作为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核心渠道之一,自推出以来总体保持运行平稳,尤其是这二十多年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成了从“额度管控”到“自主投资”、从“试点探索”到“成熟规范”的跨越,构建起覆盖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品类的开放投资体系。
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便利性提高,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90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境内总资产超过1万亿,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在此过程中,外资机构的不少期许随之出现,包括如何提升操作便利性、提高交易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等。此前,以2020年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为核心,监管体系持续丰富,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
在最新出炉的《方案》中,这些与时俱进的期许都得到了回应。记者了解到,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出炉,证监会也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改革举措。
这一系列举措均意在增强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业内预计,随着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更多优质境外资金将加速布局A股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的资金活水。
期待一:解决外资入市细节痛点,省时省力
这些措施预计会有哪些影响?通过复盘近年来的市场环境、制度调整,本次工作方案的出台有三个期待。
首先,本次《方案》中,市场最先关注到的便是便利性的升级。本次改革聚焦“流程再造”,通过跨部门协同打破资格审批与开户操作的衔接痛点,这是一大看点,这就集中体现在刚推出的《服务指南》之中,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设计,解决此前外资入市环节中存在的环节多、材料杂、时限长等痛点问题。
《方案》提到要优化投资前准入流程。《服务指南》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为核心原则,对QFII资格审批与开户全流程进行系统性优化。在环节整合方面,将原本分散在监管审批、银行开户、外汇登记等多个环节的办理事项进行并联整合,形成“一次申请、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的闭环机制,避免境外机构在多部门间往返跑动。
对于外资而言,制度便利化带来的投资确定性显著增强。其中,审批时限的明确量化成为提升外资入市确定性的关键。记者了解到,证监会配套修订的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办事指南中,首次明确5个工作日的承诺办理时限,相较于此前10个工作日的弹性周期,这一刚性要求为境外机构制定投资计划提供了清晰的时间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QFII制度优化并非孤立举措,而是精准承接国家层面的政务服务改革部署,在此基础上,改革优化的顺利推行,也得益于监管部门的协同发力与制度配套。证监会、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将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环节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优化的落脚点之一。
期待二:有效吸引更多优质中长期外资入市
2003年,瑞银作为首家QFII完成在华首笔交易,拉开了外资深耕中国市场的序幕。如今,QFII资格覆盖的机构类型已十分广泛。
如今在准入机制设计上,这次《方案》明确实施分类管理策略,对主权基金、国际组织、养老金、慈善基金等配置型外资开辟“绿色通道”和简易审批流程,这是市场及行业又一关注的重点。
由于这类资金具有投资周期长、稳定性强的特点,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差异化的准入安排,能够有效吸引更多优质中长期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优化市场资金结构。
从行业配置来看,QFII的投资偏好目前已呈现多元化特征,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电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优质企业。随着入市效率的提升,这类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行业有望获得更多外资青睐,进一步引导市场资源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集中。
也需要关注到,随着ETF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逐步开放,与本次QFII制度优化形成协同效应,为外资提供更完善的投资配套服务,增强其长期持有A股资产的信心。
10月9日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以参与场内ETF期权(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至此,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00个。其中,2025年就新增了可交易商品期货及期权品种共计45个。监管方面也提到,后续会滚动放开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
总体来看,《方案》对准入管理进行优化,预计带来两个影响。
一是此前的审批流程与复杂的材料要求往往成为制约外资入市的重要因素,而本次改革后,境外机构可更灵活地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投资节奏,尤其是对于需要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的中长期基金而言,高效的入市流程将提升其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绿色通道”的设立将进一步吸引全球优质配置型资金,这类资金通常更注重投资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其持续流入将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提升A股市场的定价效率。
据记者了解,证监会下一步将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决策部署,在把好准入关的同时,切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扩大在岸渠道高水平开放。
审批效率的提升与流程的简化,将进一步加速新增QFII的入市进程,预计未来有望新增一批境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通过该渠道布局A股。
期待三:持续看好中国投资潜力
QFII制度的持续完善,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缩影。从沪深港通到债券通,多层次开放体系的构建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参与度。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此次《方案》的出台,延续了制度型开放的主线。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日益凸显,而制度障碍的持续破除,将显著便利全球资金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多家外资机构已率先释放积极信号,高盛预测中国股市将步入更持久的上涨周期,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有望上涨30%;摩根大通估算,到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有24%和35%的上行空间;富达、安联等巨头则认为,A股的短期调整正是长期布局的良机。
可以预见,随着QFII制度优化的红利持续释放,更多优质境外资金将加速涌入A股市场。在制度型开放的持续推进下,中国资本市场将构建起在岸与离岸渠道互补、长短期资金平衡、境内外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长期稳定“活水”,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