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锤定音,房地产形势明朗了


《地产头条》,网罗每周房地产行业的大事要闻。本周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动态?明源君帮大家汇总起来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TOP新闻

中央首次明确“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

近期举行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给房地产刷新定位。

据悉,与以往历届四中全会或将房地产隐含于宏观经济论述中,或侧重于法治保障,或明确为“住有所居”的民生底线相比,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表述发生了深刻转变——

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系统性地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将其作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这一变化标志着房地产的定位从单一的民生保障或经济刺激工具,升级为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优化区域布局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协同联动的关键环节,凸显了中央构建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心。

点评:此次会议传递出行业核心逻辑根本转变的信号。也就是说,从周期性调节工具,转变为与共同富裕目标协同的系统性工程。

行业价值将重估,未来聚焦于提升居住品质、服务城市战略、贡献民生福祉的能力,真正步入与宏观经济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里,打造24小时在线的AI销售员

官方数据公布,开发商“以价换量”业绩冲刺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以及2025年9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7706亿元,同比下降13.9%;其中,住宅投资52046亿元,下降12.9%。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3040亿元,下降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6%。

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928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2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92万平方米。

房价方面,在70城中,5个城市(上海、杭州、北京、长春、惠州)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8月份减少4个;63个城市新房价格下跌;7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全部下跌。

点评:开发投资双位数下滑,是因为企业资金链和市场信心承压。

而销售面积降幅小于投资降幅,则是“以价换量”策略延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待售面积环比下降,这是去库存政策的成效。

当然,市场预期依旧偏谨慎,房价结构性分化加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还是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

02

企业动态

万科,拿了3块地

10月22日,万科在成都、徐州两地斩获三宗涉宅用地,其中成都郫都区两宗地块以3.16亿元底价成交,徐州一宗地块则以2.1325亿元底价收入囊中。

据媒体报道,万科半年报称,坚持以存量资源盘活为主导、精准投资为补充的投资策略。

今年上半年,其累计获取新项目6个,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权益地价约13.4亿元,新增项目平均地价为4528元/平方米。

另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万科至少已经在9城进行了“补货”。

点评:本周,万科以底价在核心城市精准补货,是其生存逻辑转变的体现,安全边际优先于规模扩张。

其谨慎姿态实可以看出当前房企的普遍缩影,即不再追求土地储备规模,而是更注重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安全。 点击了解,严控建造成本

佳兆业城中村改造项目获批

10月16日,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宣布《广州市海珠区石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不含拆补方案)》已获批复。该项目改造成本达198.18亿元,复建安置资金总额162.45亿元,实施主体被要求按照有关复建安置资金要求筹集改造资金,并纳入政府监管。

石溪村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广东佳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佳红”),该公司的两位股东为佳兆业集团及广州本地一家民企。虽然广东佳红早在5年前就中标成为了石溪村的改造合作企业,但受股东的流动性危机影响,项目改造进程缓慢。

此次再度被确认为实施主体,对佳兆业集团的融资能力是一大考验。10月20日,佳兆业集团有关人士表示,石溪村项目一直以来都是该公司重点项目,“公司目前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均有密切沟通,将积极筹措资金推动石溪村项目。”

点评:石溪村项目获批,通过政府资金监管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既为出险房企佳兆业提供盘活存量契机,也凸显“保交楼”政策下,社会资本与政策性金融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的新路径。

项目成功关键,仍然取决于后续资金到位能力。

原格力地产,加速“退房”

原本承诺五年内有序退出,珠免集团突然提速出清地产。

10月21日,珠免集团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宣布拟将公司持有的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至投捷控股。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

据了解,珠免集团原名为格力地产,今年5月正式更名为珠免集团,新的时代由此揭开序幕。

点评:珠免集团加速剥离地产板块,是国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战略抉择。此举的目的是快速回笼资金、降低负累,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前景的免税主业。

国资平台接手,既可以保障资产平稳过渡,也展现出地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决心。

阿里“抄底”香港写字楼

10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集团宣布,斥资66亿元(约9.25亿美元)向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One Causeway Bay)13层商业写字楼,作为两家公司在香港的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这宗交易是自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宗的写字楼成交,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表示,此次收购香港地标物业,“充分体现我们对香港经济和营商环境的信心,并将以香港为理想的大本营,持续拓展国际业务”。

而在集团战略抉择之下,香港甲级写字楼市场似乎已到了适合“抄底”的时机。

点评:阿里与蚂蚁集团购入香港铜锣湾整栋写字楼,这并不是普通置业,而是一次精明的战略性“抄底”。

他们以折扣价配置稀缺实物资产,同时将香港打造为国际业务战略支点。

这可不难看出,阿里和蚂蚁集团对香港未来的坚定信心,也可能吸引更多资本重新评估香港资产价值。

03

政策&动态

上海八批次土拍收官 有地块成交楼面价达14.85万元/平方米

10月20日,上海2025年第八批次土地出让正式开拍,共推出6宗地块,起始总价约185亿元,最终地块全部成交,3宗地块溢价成交,3宗地块底价成交,共揽金198.77亿元。

此次土拍,共吸引了包括中海、保利发展、保利置业、中铁建、金茂、越秀、星狮、招商蛇口、滨江在内的20余家房企,最受关注的为徐汇区WS5单元188N-I-21地块,由中海地产以44.65亿元总价竞得,楼面价约14.85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0.0%。

点评:上海是全国土拍的风向标,再次展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核心地段优质地块如徐汇滨江楼面价刷新区域纪录;而非核心区地块均底价成交。

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头部房企继续保持聚焦核心、规避风险的审慎策略,资金向确定性高的稀缺资源集中。

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倡议,抵制“返佣”等行为

10月21日,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关于提高房地产中介服务水平、抵制“返佣”行为的倡议书》,直指部分经纪机构以承诺返还佣金方式争抢新房客源,已造成交易纠纷激增、市场秩序扭曲及行业形象受损,呼吁全市从业者立即终止此类不正当竞争。

协会列举典型案例:有经纪人承诺返佣50%,成交后却拖延拒付,最终由主管部门介入调解;另有购房人退房后,中介因已把部分佣金返给客户,无法退回开发商已结佣金,只能诉诸法庭。

协会认为,返佣把服务价值矮化为“返利多少”,诱发离职失联、逃佣等风险,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侵蚀从业人员合理报酬与行业诚信基础。

倡议要求:机构须依规备案并办理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卡,将禁止返佣写入内部考核;同时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竞争重心转向专业能力与服务体验,共同维护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点评:广州市中介协会整治“返佣”乱象,是市场下行期的行业自救行为。

此举避免恶性价格战侵蚀服务本质,推动行业竞争从“返利多少”回归到“专业价值”,目标是重构消费者信任根基。

这不仅关乎当前市场秩序维护,更决定着行业在深度调整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形象重塑。

消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国房地产报、观点、乐居财经、界面新闻、澎湃新闻等,特此感谢!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