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网财经讯 10月24日,凤凰卫视集团联合多家国际机构举办“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5”,以“十年共识·五年同行”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积极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房秋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演讲中表示,“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5”的召开,适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相信本次峰会既是对全球气候行动的一个年度检阅,也是对中国绿色行动步伐的见证,更是对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次再动员。十年来,中国工程企业作为全球基础社互联互通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始终遵循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东道国一道建立了一批重大的标志性绿色项目。
站在十年共识,五年同行的新起点,房秋晨从三个维度分享了中国企业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基建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首先,在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新能源项目增长势头强劲。房秋晨介绍,2024年中国企业海外新增电力装机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2%,创历史新高。他举例称,北方国际在克罗地亚的塞尼风电项目、中国能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外最大单体电化学储能项目以及中国电建在巴基斯坦的风电项目群,均为当地提供了巨量绿色电力,成为绿色能源合作的标杆。
其次,在注重气候韧性设计方面,中国企业在项目中系统融入气候韧性理念。房秋晨提到,中国路桥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抵御强风海浪,山东高速在塞尔维亚的E763高速公路项目运用智能排水系统确保路基稳固,都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创新适用性解决方案。
在深化数字融合方面,中国企业在推动基建绿色转型。房秋晨指出,从印尼雅万高铁到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绩效,也为全球基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作为行业组织代表,房秋晨介绍,承包商会现有1500余家会员企业,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透露,根据《工程新闻纪录(ENR)》2025年8月最新榜单数据,有76家中国公司进入全球250强榜单,其国际营业总额占全球上榜企业的25.4%,这意味着每四个国际基建项目中,就有一个由中国企业实施。商会致力于倡导可持续基础设施理念,已制定发布四部团体标准,并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以凝聚各方资源,共促绿色基建项目落地实施。
最后,房秋晨表示,展望未来,承包商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引导中国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引擎,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各方共同谱写零碳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