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许昌,城市周边的大小村落里,遍布假发工厂、配件超市。无论院子、二层小楼,妇女们紧张地踩着缝纫机,或做着打包动作,到处排列着黑亮的假发头模。
许昌假发制作
而在不远的城市中心地带的写字楼,每天早八点也能涌进数千个年轻人,从中国大陆腹地发出信号,连接大洋彼岸的假发刚需消费群体——美国黑人与非洲人,原因是发型难打理和融入主流时尚需求。
许昌出了个胖东来,但它更为悠久的城市品牌是:全球假发之都。
许昌假发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近40万人被“卷”入其中,拥有4000多家发制品工厂、外贸企业,12万多家网店通达国内及跨境电商,业内人士预估年销售规模达500—600亿元。
另据《2024年全球假发市场洞察报告》:2024年全球假发接发市场价值估计为100.6亿美元,到2026年增长至132.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
近日,小巴前往河南许昌,透过产业带“局内人”的视角,为大家勾勒这片神奇的产业带。
一个穿越周期的行业,
充满经济上行之美
在许昌尚集镇姚张村的一处农家院子,如今已经被改成为小型工厂,设有生产车间、电商部门,门口看丝毫发现不了。
三年前,张志远还是假发行业的一名销售,如今他已是年销售规模过1000万元的假发厂老板,年均增速达10%。
“俺村光俺发小好几个,现在都是老板。”张志远对小巴说道,带着浓重口音。
对于从小对假发耳闻目染,父辈为行业从业者的张志远来说,创业门槛似乎并不高。
据他介绍,一开始投入在几十万元,其中设备投入二三十万元;一百多平米的农村院子年租金小几万元;员工总数三十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女工,淡季月薪五六千元,旺季月薪七八千元,爆单时可轻易在各村找到外协工厂;硫酸、双氧水等涉高污染处理环节可在由政府建设的共用工厂内完成,环保花费直降两三倍;张志远还身兼厂长和设计岗,每年又省了二三十万元。
最关键的销售渠道搭建主要依靠3—4人的电商团队,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阿里国际站等。成本主要体现在平台费,约占销售额的6%左右。目前,他主要面向非洲、美国这两大市场。
图源:小巴拍摄
张志远是踩中跨境电商风口的人,赵龙子则是国内假发市场持续升温的受益者。
在许昌东城区高楼陈村附近的一家独立工厂,小巴见到了赵龙子。其企业年销售规模也在千万元以上,团队共计三四十人。但与张志远不同的是,他60%以上的货输送给了国内的美发店,共拥有5000家合作伙伴,其团队主力人群不是工人,而是从美发店转型的“Tony老师”。
在工厂里,他们以各种姿势站位专注为假发修剪造型,完成各种时尚设计。
图源:小巴拍摄
“假发的佩戴者越来越年轻,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店家满足不了。我们看到了美业跟假发的结合机会,加上这两年美发店也不好干,因此主动拥抱美业市场。”赵龙子对小巴说道。
“销售额整体40—50%增长里,传统客户占10—20%,新客户(指美发店)占到30—40%。”他补充说道。
尽管海外市场长期占全球假发市场的八成以上,但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不可小觑——数据显示,国内假发市场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背后是老龄化加剧、中青年人“秃然”以及年轻群体时尚追求等趋势形成合力的结果。
张志远、赵龙子是许昌中小型假发企业近年来发展的缩影。
“我们写字楼都卖得很好,都是做电商的,市中心四五十一平方每月。”许昌发制品协会秘书长王效民对小巴说道。
位于许昌东站地下一层的许昌发博城(许昌假发一条街),目前有二三十家假发门店,产品平均售价在1000元左右,其总经理田良军向小巴透露,发博城投资额超过1500万元,后续将增加100个店铺,形成150—200个店铺的规模,总投资将达四千多万元。
图源:小巴拍摄
英雄出自产业带:非本地人难进,厂二代崛起
那么,为什么是许昌?通过多方调研走访,我们梳理出以下三条线索。
◎ 首先,经验技术门槛足够高,非本地行内人难进入。
许昌的假发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如今主要得益于韩国假发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业转移。韩国产业升级和成本上涨,将代工环节转移至中国,韩国则维持技术上的垄断,掌握美国等核心市场的线下渠道。
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以瑞贝卡(前身为国营许昌县档发厂,目前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打破了韩企的技术垄断,提升了许昌假发的深加工能力,并源源不断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
在许昌瑞贝卡大道上的瑞贝卡总部附近,以郭塘、任庄为代表的村庄已经完全成为假发代工厂聚集区。在这里,寻常楼房内部如工厂车间般设计,工厂主多具有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从业经历,在本村,不从事该行业的人早已所剩无几。
假发生产流水线
制作假发店大部分生产环节依然十分依赖人工,除了进工厂从老师傅或者从家族长辈手里接过手艺,别无其他渠道——据我们了解,当地职业技术学校仍缺乏假发课程。
“做假发,其中一大门槛就是原料购买经验。假发原料质量没标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国内的国外的,化纤的人发的,都放在一起。需要靠手感、辨别长短比例。外行去买100%要赔钱。”张志远对小巴指出。
“北上广深的老板来许昌做研发,没一个成功。从定价、材质、密度等,这就是个门槛非常高的类目,只有在产业带里面才能够成为卖家。”许昌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运营商望展维总结道。
◎ 其次,国际供应链稳健紧密,话语权相对分散。
原料方面,假发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人发,主要来自印度、缅甸、柬埔寨等国。据许昌1—7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对缅甸进出口15.9亿元,对印度进出口10.1亿元,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其中主要是人发贸易。
生产环节,假发生产中最精密的高针环节(高密度缝纫)目前已完全北移至朝鲜。
比如,赵龙子几乎把生产环节都放在了朝鲜,后者每月为他生产四五万件头套和发块,年货品价值和劳务费用共计七八百万元。一般是委托中朝边境城市丹东代理公司完成对接。
“在国内勾一顶头套七八百,朝鲜一百左右。”他对小巴说道。不仅仅人工成本低,朝鲜发制品细密及仿真程度也明显高于国内制品,以致疫情期间出现优质假发紧缺、价格暴涨、市场假发质量普降等连锁反应。
图源:小巴拍摄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朝鲜的假睫毛和假发等发制品对华出口额达人民币11.77亿元。
◎ 第三,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逐渐兴起,冲击韩国话语权。
除了外贸、国内线下市场两大传统出货渠道外,跨境电商成了过去十多年的最大变量,它重塑了渠道端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许昌在出海渠道方面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
望展维是郑州人,2008年作为阿里巴巴业务经理派驻许昌,完整参与并见证了许昌跨境电商从0到1的崛起。
据他介绍,假发的跨境电商方面,已经形成了OQ Hair、UNice、Luvme Hair、Alipearl四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海外知名品牌,创始人的画像均为许昌厂二代及创一代,长期浸淫于跨境电商领域,并以此起家。
图源:网络
“广州、深圳的大卖家拼资金、拼运营比他们几个都强,但他们更懂产品、更懂品类,人就在产业带里面。”望展维对小巴强调道。
比如,近一年时间内成长为TikTok Shop假发类目第一的OQ Hair,平均客单价高达150美元。主打卖点及产品为“几秒佩戴”的无胶头套,免去了传统繁琐的打胶、贴发网、理套、修剪等流程;商业模式为:率先与TikTok红人建联合作,开展网红矩阵式推广,目前红人资源断崖式领先。
国内电商的品牌创新同样潜力可观。同样是许昌厂二代创立于2019年的天空树,一年卖出200万片假发片,2023年销售达五亿元,冲到天猫、抖音类目第一。
通过直播平台销售假发
拿回产业主动权,但内部命运分化
在城乡高效协作下,许昌假发的行业新人寥寥数年暴得财富,老炮雄心壮志地加大投资,明星品牌和创新产品模式接续冒头,一浪高过一浪。
不过,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既引领了许昌假发产业地位的逆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QQ Hair、UNice、Luvme Hair、Alipearl、天空树等真正打出品牌,掌握渠道定价权的新兴企业背后,更多企业与电商平台的关系是相对微妙的。
图源:小巴拍摄
比如,张志远之所以选择做跨境电商,一方面是跨境电商有流量,容易上手,另一方面是缺乏独立面向外贸大客户、承建大订单的能力。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平台流量,由此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但并不好受的关系。“流量便越来越被平台控制,它需要你的底价,需要廉价产品源源不断供给它。你可能卖个品爆了,它后边再一核价,别人有更低的就给你‘核’走了。”他说道。
他只能被迫每个跨境电商平台都做,扩大流量来源面,借此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也由此陷入订单来源不稳定、碎片化的境地。
对于掌握产业绝大部分资源的许昌假发人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再平衡的新课题:许昌假发更应该打造品牌矩阵,而不是强化代工角色。
“我们想卖什么价格,说了不算,想卖什么产品,说了也不算,作为产业带来说,连话语权都没有,”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二十年的本地人士颇为激愤地说道,“盘剥、内卷,走不出来一条光明大道。”
“做宽电商品牌出海模式不能打成了OEM(代工)供货比价模式。”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此形容说道。目前,许昌假发工厂中OEM模式占比达到60%。
如此背景下,国内假发市场的内卷日益严重。“还是以传统外贸走量逻辑在做,少挣点,上来都是卷价格。”
面对内卷,赵龙子不得不强化主动服务客户的能力,以创造更多价值以创造溢价。“我还得教他们做假发生意所需要的一整套能力。第一是承接能力,第二是流量,第三是售后服务,第四个是会员系统。”他说道。
他们已经做了50期培训,培训人员在两三千人,下一步还将与美发店联合开设线下联营店。
许昌发制品协会秘书长王效民说道:“我们在引导,让企业抱团在一起,不能把价格拉得很低”。
许昌假发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许昌两个高铁站的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不断增设以及胖东来走红所吸引来的新人流,打造线下假发交易市场成为许昌近年的产业新抓手,意图以最传统的方式争夺渠道话语权。
目前,国内线下假发交易市场主要聚集在广州美博城,其中拥有近百家发制品商家,大部分为许昌人开设。近年开业的许昌发博城、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成了本土线下专业市场建设强化的表现。
在田良军的设想中,许昌未来要打造全球假发选品中心,建立国内外线上交易平台,搞春秋新品发布会,建成容纳5000人的电商大楼,以期拿回五分之一的行业销售份额。
结语
几天的走访,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一路上听到来自行业内外、不同身份的本地人口中的“造富故事”,这在其他地方或许并不常见。
“电商崛起以后,造百万富翁至少1000人以上”。一位业内人士补充说道。
“我的两个学生干了几年,现在都能买宝马、奔驰和房子。”一个当地学校的外语老师说道。另一个“假发村”的房东也提到:“看他们三四年就换车换房。”
许昌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95后从业者占比从12%升至37%。
“这行业完全可以让一些穷苦家的孩子实现逆天改命。”田良军如此形容说道。他早年做过老师、做过食品公司,一开始经同学介绍偶然进入,从贸易部经理开始做,后来培育了不少假发工厂,一种感恩与冲动使他做起了线下专业市场,尽管此前无人涉足。
从八九十年代受到命运的垂青至今,许昌假发产业带变化不断的是经验技术水平、销售渠道、明星企业,不变的是:一颗永远想要把握命运主动权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