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聚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


今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灵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焕新认知,重回美好”公益科普活动暨抑郁症患者艺术作品展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成功举办。活动采用艺术展览、专家讲座、患者分享、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6个地标户外屏幕点亮绿丝带,并在北京地铁8条线路共计95个站点电子屏展示绿丝带系列疾病科普宣传口号。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权威呼吁和创意科普,共同推动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提升公众对于学业失能、工作失能的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协助他们重返社会,真正重回美好。

图说: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启动嘉宾合影

图说: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启动嘉宾合影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孔墨客(Michael Starbæk Christensen),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教授,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渡过抑郁患者社区联合创始人赵云丽,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等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

图说:北京地铁绿丝带科普

图说:北京地铁绿丝带科普

图:北上广户外大屏点亮绿丝带

图:北上广户外大屏点亮绿丝带

渡过是中国深具影响力的抑郁患者社区和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其联合创始人赵云丽表示,精神疾病患者普遍的病耻感让他们格外孤独无助,患者社区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一个彼此看见、相互理解的同伴支持家园。同时他们还需要全社会的看见和理解,为此我们这场展览的主题是“看见”,希望大家看见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要看见那个完整的、生动的、渴望被理解的人,只有深深地看见,才能消除病耻,改变疾病带来的认知偏差,推动全社会的力量联合起来,构建跨专业跨领域的整合解决方案,渡过也正是在这样的联合力量支持下,开始了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整合干预探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抑郁生态疗愈体系。

以认知焕新破局,为“重回美好”铺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认知症状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footnoteRef:0]。在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4800万,患病率为3.4%,就诊率和治疗率分别只有30%和50%[footnoteRef:1]。抑郁症也在逐渐年轻化,研究显示,中国6~16岁在校学生中,抑郁障碍患病率达到3.0%,其中12~16岁样本人群中检出率相对较高[footnoteRef:2]。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加剧了医疗系统的压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教授指出,“青少年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的表现不尽相同。成人患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丧失做事兴趣、精力不足常感疲乏,伴随着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而对青少年患者来说,可能就只是表现为‘烦’,少有唉声叹气和流泪的表现,反而时常表现出易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更不易识别。尤其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因此,青少年抑郁与成年人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同等重要。”

图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教授主题演讲

图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25版)》特别提出,推荐对12~18岁青少年,所有成年人包括孕妇、产妇和老年人进行抑郁障碍筛查3。郑毅教授强调,在筛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诊断及症状评估,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3。抑郁症的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异常和注意力障碍,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3。郑毅教授特别呼吁,抑郁症的症状缓解并不是治疗终点,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也应得到足够关注。[footnoteRef:3]

以多方合力筑桥 为“回归社会”护航

在活动现场,抑郁症患者代表讲述了自己走出疾病阴影的故事,提到认知功能的改善不仅帮助她更好地理解了自身的疾病状况,还让他逐渐走出疾病的困境。家属代表也表示,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参与支持性活动,他们逐渐改变了对抑郁症的固有看法,开始以更加科学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亲人的病情。这种转变不仅改善了家庭内部的沟通氛围,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后盾。现场多位参与者表示,认知功能的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从理解到行动的转变。

本次活动的公益支持方灵北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神经科学的全球制药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为包含抑郁症在内的脑部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丹麦制药公司之一,灵北凭借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携手本土合作伙伴,通过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加强疾病认知、推动诊疗理念革新等方式,致力于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守护中国人民的精神健康。

图说: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致辞

图说: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致辞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促进脑部健康,改变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中国有4800万的抑郁症患者,但就诊率和治疗率仅为30%和50%。抑郁症通常伴随认知和行为改变,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在活动现场表示,“今年的绿丝带科普活动特别提出‘焕新认知,重回美好’这一主题,因为‘焕新’社会对疾病的认知,与‘焕新’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同等迫切。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专注创新者,灵北始终在行动。今年是灵北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行动开展的第八年。八年来,我们携手政府、患者组织及医疗领域专家,共同努力推动积极改变。通过多地、多形式、多场景的创意科普,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推动社会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真正‘重回美好’”。

作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企业,京东健康长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表示,近年来,京东健康率先在精神心理专科领域,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数字化服务模式,联动知名的医疗机构和医疗领域专家,以及灵北公司在内的精神领域的领先企业,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支持,共同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快助力“健康中国2030”落地。



Source 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