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水贝黄金珠宝市场的节日人流量也是大幅攀升,有商户表示,“人流量至少翻两倍,基本上没有停过。”其中,以龙凤镯、对戒、喜字链等婚庆用途为主的传统金饰销售最为火爆,同时,具备轻量化、立体感与时尚设计感的5D工艺金饰也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价格也在不断刷新纪录。10月初,国内主流品牌足金首饰克价普遍突破1100元。周生生达到1155元/克,周大福、六福珠宝、金至尊等品牌的价格均为1139元/克,老凤祥、老庙黄金也逼近这一高位。一位珠宝品牌销售人员坦言:“金价每天都在调,很多客户是看到涨了之后,反而更加坚定要买。”
而在投资市场端,假期之前的资金流向同样透露出黄金的热度。从国际金价走势看,自9月起便开启新一轮拉升:9月2日突破3500美元/盎司,9月16日站上3700美元关口,9月30日突破3800美元,到了10月7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飙升至3950美元/盎司,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超50%。COMEX黄金也同步走强,最高达到3977.2美元/盎司,盘中曾达到4000美元关口。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轮金价迅速攀升的背后,是地缘政治紧张、美联储政策预期摇摆及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叠加引发的避险情绪爆发。尤其是在非农就业数据延迟、美联储沟通窗口模糊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独特价值再次凸显。
也正因如此,在实体市场与资本市场两端,黄金在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呈现出消费与投资同步升温的罕见景象。而这一趋势,也将在随后影响整个四季度的市场预期和资产配置结构。
消费者越涨越买,情绪驱动下的黄金购买热潮
黄金价格节节攀升,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态度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呈现出一种“价格越高、信心越强”的微妙转变。
在多个黄金销售门店,不少消费者明确表示,此次节假日购金并非“价格低才买”,而是基于“再不买会更贵”的预期。“我和家里人早就打算买结婚用的金饰,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两天看到金价涨到1000多一克,很多人都劝我观望,但我反而更想早点买。”一位准备购买龙凤镯的准新娘说,她更看重的是“不会贬值”的安全感。
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越涨越买”的情绪格外明显。有消费者表示,与其等金价回调,不如趁节假日人多热闹、价格趋势明朗时一次性购入,“黄金这种东西不是便宜才买,是看趋势的,不跌反涨就说明它值钱。”
销售人员也表示,这波金价上涨反而激发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紧迫感。“国庆期间我们日均接待超过千人,顾客问价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贵’,而是‘还有没有存货’。” 一位负责销售的柜员透露:“很多人是上午看见涨价通知就立刻赶来,不仅没有砍价,反而担心再犹豫明天就更贵了。”
与过去价格下跌时捡便宜心理主导不同,这一轮黄金热潮中的消费行为,更多是趋势确认后的自发行动。部分消费者甚至表示:“比起几百块的价格差,我们更怕错过的是整个黄金价格再抬一层楼的机会。”
而在投资端,节前二级市场上的黄金投资者则显得更加克制而沉稳。一位在9月中旬加仓黄金期货的私募交易主管表示,目前团队没有进行止盈动作,也未主动减仓。“价格涨这么多,我们不是没想过落袋为安,但现在市场的结构太清晰了——地缘风险、美联储迟迟不落地的政策窗口,还有全球央行连续买金,任何一条线都没有明显逆转的迹象。”
他提到,相较于此前那轮情绪驱动的暴涨,这轮黄金上涨更像是“慢热但持续的流入型行情”,“这种时候轻易减仓容易错过长线红利。”
在节前一周,不少高净值客户更倾向于配置实物黄金或开设黄金挂钩账户产品。一位银行私人银行部理财经理透露:“这些客户普遍有两大特征,一是手里有现金,二是对黄金走势的信心来自基本面,而非短期消息。”他指出,部分客户在金价刚突破3700美元时便已开始逐步建仓,“他们不是追涨,而是把黄金当作对冲全球波动的底仓。”
也有投资者选择按兵不动。“这轮涨势让我们确认之前买得不算早,但也不算贵,”一位今年上半年就配置了一部分黄金理财产品的普通投资者说,“现在这个价位,我更担心的是没买够,而不是跌下去。”
无论是消费端的“买涨心理”,还是投资端的“惜售情绪”,都体现出黄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它不再只是宏观动荡时的临时避风港,而是越来越多资金眼中的核心配置资产。这种变化,或许才是本轮黄金热潮最值得关注的底层信号。
黄金ETF资金提前布局,投资者坚定加仓
相比线下门店的即时热度,黄金在资本市场的长期配置逻辑则显得更为结构化。
据高盛近期报告显示,黄金买盘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金价上涨并非由投机行为驱动,而是以个人投资者和各国央行为主的“坚定买家”持续加码。尤其是西方ETF投资者重新“回流”,使得黄金ETF资金净流入量超出此前模型预测水平。
具体来看,节前一周(9月23日至30日),黄金ETF产品普遍录得正向资金流入。华安黄金ETF净流入额达到29.96亿元,博时黄金ETF超过10亿元、国泰黄金ETF、华夏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工银黄金ETF等产品净流入均超亿元,显示大量投资者在节前就已开始进行黄金仓位的调仓配置。
一位沪上大型公募固收投资负责人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波ETF资金流入更偏向中长期配置,而非短期博弈。这说明黄金 正逐步从战术资产向战略配置资产转变。”
在结构上,除传统ETF外,黄金挂钩的增强型策略基金也逐步受到市场关注。一位不具名的量化私募人士透露,“当前市场对于股票和债券的信心都在修复过程之中,黄金作为非相关性资产,尤其是ETF这种流动性强、管理费低的工具,成为了资产重新分配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环比增加4万盎司,实现连续第11个月增持。这在市场看来,是对金价趋势性机会的“确认信号”,也强化了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高盛将黄金买家分为三类:西方ETF投资者、各国央行和投机者,而近期金价的上涨主要反映了“信念坚定”的个人买家正在加大采购力度。
高盛分析师表示,流入黄金ETF的资金意外强劲,超过了此前模型预测的水平。私人投资者大力投资黄金的可能性给分析师的预测带来了“巨大的上行风险”。高盛原本预计黄金价格到2026年中期将达到每盎司4000美元,到明年年底则将达到每盎司4300美元。
从假期消费火热,到ETF净流入加速,再到央行连续增持,2025年这个金秋假期,黄金在饰品与资产之间实现了双轮驱动。而这场热潮,并未随着假期的结束而冷却,反而可能正拉开新一轮黄金周期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