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探路者(300005.SZ)发布的一则权益变动公告,将这家“中国户外第一股”再次推至舆论聚光灯下。
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之一王静于9月15日至22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47.52万股,持股比例由5.17%降至4.99%,正式退出“持股5%以上股东”行列。以期间均价估算,本次减持套现金额约140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王静与其配偶——同为创始人的盛发强就开始陆续减持。据统计,二人至今累计套现规模已超过14亿元,这一动向持续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
与创始人家族逐步淡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探路者日益严峻的经营基本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7.82%,归母净利润同比锐减76.5%。而被寄予“第二增长曲线”厚望的芯片业务,市场表现同样未达预期。
主业承压,新故事难讲——此情境下,14亿的套现规模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市场对“中国户外第一股”的集中追问:当26年前在香山脚下手工缝制帐篷的创业者渐次离场,探路者如今的航向是否依然清晰?它的下一程,又该如何重新“探路”?
一
14亿减持背后的渐进式退出
1999年,北京香山一处不足百米的平房,盛发强、王静夫妇用一台缝纫机缝出第一顶帐篷,“探路者”品牌由此诞生。
2009年10月30日,探路者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A股创业板首批挂牌上市的28家公司之一,探路者也成为了“中国户外第一股”。上市后,盛发强长期任董事长,王静则多次以登山家身份为品牌代言,她曾四登珠峰并拍摄纪录片,为探路者贴上“专业”“硬核”标签。
转折始于2015年。这一年,探路者以3.5亿元收购易游天下74.5%股权,还投资了绿野网等平台,试图拓展业务边界。但跨界业务与户外主业缺乏协同性,拖累整体业绩。到2020年,探路者全年录得2.75亿元亏损,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大规模亏损。
与此同时,创始人家族的减持悄然启动。2019年12月22日至23日期间,盛发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了6892.17万股,其持股比例在减持后降至7.43%。此后,其夫妇二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等多种方式,累计减持股份超过1.55亿股,占探路者总股本的17%以上,涉及金额超过14亿元人民币。
频繁减持之下,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脉络日益清晰:2021年,李明通过董事会改组成为实控人,完成控制权易主;2023年,盛发强卸任董事长,意味着创始团队淡出日常管理;而王静本次的减持,则标志着其在股权层面完成了象征性的退出——创始团队的影响力从此难再。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渐进式退出”在A股并不多见——此方式既避免了二级市场集中抛压,也给予新实控人充足的整合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持续减持的信号效应,不可避免地会对投资者情绪形成长期压制。
二
新实控人的“双线大考”
与创始人家族减持离场形成对照的,是探路者业绩的承压。
今年上半年,探路者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下降7.82%。营收疲软更直接体现在利润端:归母净利润仅为0.21亿元,同比下滑76.5%。同时,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1%,较上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为破解主营业务的增长困境,新实控人李明早在2021年入主之时,就选择了以“芯片”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年底,探路者以2.6亿元现金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切入Mini/Micro LED驱动芯片业务。2023年,公司继续增资北京芯能,用于布局MOSFET及电源管理芯片领域。2024年全年,芯片业务交出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66.56%的亮眼成绩,一度成为探路者的“第二增长极”。
但这份“亮眼”没能持续。今年上半年,探路者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7.40%,但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 59.09 个百分点。探路者方面表示,该业务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对整体业绩形成拖累。
双线承压之下,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从增长故事转向风险控制。
8月25日,探路者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3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由李明及通域合盈全额现金认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笔将近20亿的资金,探路者并未披露任何与主营业务扩张或战略转型相关的具体项目规划,此举引发市场对公司资金稳定性的猜测。
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截至今年3月,探路者账面货币资金达6.95亿元,另有3.35亿元银行理财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据证券时报报道,该阶段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则不足2亿元。从表面看,公司资金流动性仍属充裕,并未显示出急迫的补流需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高额定增更可能传递出管理层对未来现金需求的预判性安排。在主营业务持续收缩、芯片业务增长失速的背景下,公司或有意储备“过冬粮草”,以应对可能的经营压力或新一轮跨界投资。但此举缺乏具体投向的募资方案,难免让外界对公司的战略清晰度与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担忧。
对探路者而言,必须要在有限的窗口期内,稳固户外基本盘,并为芯片新业务找到更坚实、更具差异化的成长路径。毕竟,品牌焕新与跨界芯片都需要时间,而时间不可能永远站在探路者这边。